中华圣贤经典——智(4)

中华圣贤经典——智[电子书]

小张很是感动,于是,他便时常到赵明家里来表示感谢。前两次,因为聊天聊得比较投机,确实感觉两人的关系近了许多。

不久,小张便把钱还给了赵明。为了表示自己不会“忘恩负义”,小张还是隔三差五地来赵明家做客,以示亲近。然而,赵明却觉得有了负担,本来他每天下班回来后就已经很累了,还要花两三个小时陪小张聊天。而且每次见面也都是重复说原来的事,赵明觉得越来越乏味,就说一些新话题,这样便涉及了双方的隐私。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些事统统流传到了其他同学的耳朵里,成了大家共知的秘密。赵明觉得很不高兴。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将近三个月,赵明觉得自己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影响。于是他开始讨厌小张,便找借口躲避小张。这时小张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过了火,招人烦了。

无数事实表明,朋友之间,并不是越近越好,恰到好处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既让朋友感到你对他的关心,又不会让朋友觉得你们之间的友情有什么负担。这样的友情才算是最佳的。

交友之道:应近君子远小人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结交正直的人,结交诚实的人,结交见闻广博的人,是有益的。同虚伪奸诈的人交朋友,同谄媚奉承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那是有害的。”

国学链接:“益友”与“损友”

孔子认为,交友前要先分辨益友与损友,再决定亲近或疏远。分辨的原则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这是益友,简单说来,就是应该具备“正直、信实、多闻”这三项条件。

“直”是指朋友对我直言不讳,像镜子一般,使自己经常得到警惕,不敢胡作非为,这也可以说是“畏友”。如果一生没有畏友,使自己看到他的时候既敬且畏,然后努力改过迁善,那么自己就很容易骄矜自满、故步自封,无法善度人生。所谓“以友辅仁”,即是此意。“谅”可以引申为体谅,当天下人都误解我的时候,朋友依然信任我,了解我的苦心,明白我的抱负。即使我不慎犯错,他也以宽容待我,鼓励我继续努力。“多闻”并不指学问高低,而是指浓厚的求知兴趣,并且对许多事物都有特定的看法,谈起话来互相启发。多闻则视野开阔、心境提升,常以新奇的眼光看待一切,平添人生许多快乐。

而“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是损友,同这样的人交往久了,会使自己受到伤害。“便辟”是指刚愎自用、心胸狭隘,不会体谅别人。“善柔”是指习惯于奉承及柔顺的态度,缺乏正直的精神。“便佞”则是口才甚佳,言过其实,不愿认真求知,即使表面上看似多闻,其实只是道听途说,以耳代目,并无真正见识。

对照而言,便辟的人不易做到“谅”,善柔的人缺少“直”的勇气,便佞的人则是伪装的“多闻”。孔子主张的交友之道即在于此。

诸子之言:

尹氏曰:“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而其损益有如是者,可不谨哉?”(译:上自天子下到平民百姓,没有不是因有良友相助而成大事的。而且朋友的好坏影响着人的作为,交友怎么能不谨慎呢?)

明代苏浚在《鸡鸣偶记》中讲:“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生互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合,患则相倾,贼友也。”意思是说:道义相互砥砺,过失相互规劝的是“诤友”;能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是“密友”;甜言蜜语和相互倾轧者乃属于“昵友”、“贼友”。

延伸思辨:朋友和兴趣

朋友是影响我们德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交友不慎,致误终身。交到好朋友可以使你的道德品质、学业事业都有所进步,而交到不好的朋友,不但对你的道德、事业等没有帮助,更有甚者,会使你走向犯罪的深渊。朋友对你潜移默化的影响绝对会比父母、老师的教导更有影响力。择友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我们自己的品质。

兴趣是成就事业的先决条件,有益的、健康的兴趣爱好,对于人生的成就具有积极的助益;不良的、低俗的嗜好,必将导致其人生发生变故。修养严谨,自律自强,则易成就事业。

人生是建立在品行之上的,而品行的养成决定于其志趣。无度的穷奢极欲,必将成为隐疾。一个人最快乐的时候,莫过于其所好得到满足之时。而兴趣满足的方式则大不相同。所以,古人云:大德无好。

精彩典故: 君子取义,小人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