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年级 - 散文 阅读指导

关于学生出书的想法(教师手记之340)

浙江省绍兴县柯桥小学 茅寒春

专辑:浙江寒春作文吧

出了书,就相当于给自己的人生打上了一个记号,留下了生命的烙印,大多数人都以传记的形式记录着自己,因而书就有了历史感、使命感。
 
  出书,似乎是功成名就的一种象征。作家出书,那是他的作品,是他的职业特点,也是他的人生价值和成功取向,而现在更多的人出书,恰恰只是一种时髦、一种表饰。艺人们出书就是如此,唱歌的、说相声的、演戏的、作画的……无不争相出书,出书成了艺人们继续走红的助推剂,主要还在于扩大影响,让更多的FANS了解自己、喜欢自己。另外就是成功人士的出书了,不管是商界的还是政界的,不管有无文学基础,会否有条理地叙述,全都能一蹴而就一本书。当然,这样的书的质量是值得商榷的,外观上的精美抵不过内容上的粗陋,有些书看似反映了作者的成长和生活轨迹,但里面有多少虚构的也未可知。
  出了书,就相当于给自己的人生打上了一个记号,留下了生命的烙印,大多数人都以传记的形式记录着自己,因而书就有了历史感、使命感。而今很多学生也争相出书,不能不引人思考。开始先是在新概念作文上刮起一阵风,要求作文不拘形式,学生也能写出大文章,而后一大批80后的崛起,在出版界也引起了一阵骚动,青春偶像类的文学充溢书店,校园文学遍布书摊,喜欢有个性和叛逆性文学色彩的青少年争相购买。后来,又是一些新派儿童作家瞄准了儿童新文学这块蛋糕开始发挥想像,出一些奇谈怪论的书,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也能放松,同时又能躲过师长的检查,美其名曰“看课外书”,实则陶醉在漫无边际的胡侃乱谈之中。随着出书者的年龄越来越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其中,把原本非常庄重神圣的出书似乎看成了轻而易举谁都能做的事情。
  学生的出书,有各种不同的目的,有的是想将孩子小时候的文章集粹以作纪念;有的是想让孩子从小出名,长大图个前途无量;有的是想赶个时髦、凑个热闹;有的则是利字当头,能赚多少是多少,同龄小孩子的钱好赚,有共同语言,也会有较多的读者,也能从小培养孩子的经济头脑。不过,绝大多数的家长为孩子出书的目的并不是赢利,而是“留此存照”罢了。像作文网上的同学作文达到一定数量了,也有出书的,出了书,送给同学老师每人一本,作个留念。我办的老师在给女儿出书,都是曾发表在各类公开刊物上的优秀文章,因为发表得多了,就想为女儿做一个集子,有记录人生当中曾有的闪光的足迹,她告诉我既是图个新,也是立个意,花这些钱和精力还是值得的。我告诉她,发表在刊物上的文章都已经删改,并不能原汁原味地体现她的写作状态,文章不是经典没关系,重要的是要能真实地反映她那时的思想状态,哪怕是幼时的百字短文,虽稚趣得很,却能在比较中看出她成长的过程,所以一方面发表了的文章还要忠于原文印上去,否则面目全非、按需改动的样子是反映不了她个人的东西的,是很可惜的,另一方面就是要撷取没有发表的但是她写的并且感觉不错的文章或片断。
  像这样的书还不全是文章,里面还有孩子个人的剪纸、绘画、书法等内容,可以说是一本反映个人才艺展示的书。毕竟如果全是文章的话,一则太枯燥了,二则也没这么多了的文章可供选用,除非只是实录一般地全部选上去了。
  另一些书是专业性很强的,像孩子的书法作品集、绘画集等,因为它们出得不容易,没一定的水平就不可能出这样的书,因此,这类书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既是孩子的骄傲,也是家长的自豪,还是学校的荣誉。不少学校现在出资为学生出这类书的目的也在于此,主要是打学校的牌子,说明素质教育的成就、学校的品位,以及学生的才华。
  家长们对孩子出书大多是抱着好奇和喜爱之心的,名声对于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能出书自然是求之不得,即使没有正式刊号也无所谓。前几年,我的一个同事将她本班学生的优秀作文排版、复印、装订成册,让电脑公司去制作了一个封面,告诉本班学生要买的自己掏钱买,要多少本就复多少本,学生见有自己的文章都想要买,结果几十元一本的复印书学生买得很开心,家长们也很喜欢,都夸这个老师做得好。什么原因呢?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荣誉,孩子的文章印到“书”里了,而且里面还有本班的许多同学的文章,也是一个留念。
  不过,我觉得在网上有一本自己的作文本,跟出书也差不多,别人也都可以来看,只是手感没那么好吧。
 
 
(时2006-8-31)
  • 小学1年级 - 散文
  • 字数:1676 投稿日期:2006-8-31 16: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