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之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教材。围绕这一观点,我在星期六的家长开放日中设计了相应的环节。
趣味数学课结束后,开始小记者采访活动,学生分小队有序离开教室。家长们兴致盎然,也随孩子们前往指定地点。
“叔叔,您好!我叫姜怡薇,请问您是谁的家长?”一句不错的开场白。
“姜怡薇你好!我是胡涯星的爸爸。”家长也是有礼有节。
“请问叔叔,如果胡涯星考砸了,您回家会骂他,打他吗?”
“不会!”
“那你怎样帮助他呢?”“如果他下次又考差了呢?”这小姑娘可是不达目的不罢休,有点记者那种执着的味道。虽然问题老套,家长仍然面带笑容,饶有兴趣地耐心回答。看来,这队进展不错。
“阿姨,如果男同学爱打电话找你女儿,你接听后会怎样对待?”呵呵,这队的问题够尖锐,专向家长敏感神经发难。家长显然始料未及,略一沉吟:“我还是会让她接,然后问问是怎么回事?再找老师,同学了解,看她说的是否真实。”这可是位细心的母亲。
“如果你听说女儿喜欢班上一位男生,你会怎么做?”真是得理不饶人。我想,这队家长的头要大了。也罢,让家长们也去体会体会头疼的滋味。
“请问……请问……”半天不见下文,这队有麻烦了。那位胖胖的小男生,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此时却紧张得手足无措,不停晃动他僵直的身体,低着头在那抓耳挠腮。他面前的阿姨则一脸笑意,拍拍他肩膀,以示安慰和鼓励。我就好整以暇,乐得作壁上观。也相信这短暂而又漫长的经历,定会给这男生更多的启示。
我环顾四周,家长和孩子们或坐或立,个个都是那般认真,专注。胸中顿然升起一股成就感和责任感。时代呼唤创新,要学生创新,教师也应该创新。一个好点子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是否应该有更多的思索。
十五分钟采访很快结束,学生到另一间教室作文,就以刚才采访为题。我和家长回原教室交流教育心得。家长们显然还意犹未尽,仍处于兴奋状态。大家就安全,青春期,课外阅读,感恩,家庭民主等话题各抒己见。气氛从未像今天这样轻松,热烈。此时的我,仅仅是一名配角。
四十分钟一晃而过,学生已完成作文。家长,学生再次回到采访地点。各队同学一一向家长朗读习作,听取意见,并选出一名代表,然后回教室宣读。
一学生读到:“我采访的是于诗冬的爸爸,他高高的个子,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难怪于诗冬也这么高。于叔叔鼻梁上架着一副宽大的眼镜,一看就知道很有学问。他不仅温和,而且还讲了许多他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
有学生写道:“……冯宇佳的成绩很好,我们都很羡慕。今天才知道,她每天要看那么多书,还坚持天天写日记。我一定要向她学习,以后少看点电视……”
还有一个学生念道:“……昨天,妈妈就请假从峨边坐车到乐山,就为了能准时参加今天的活动。我明白妈妈的一片苦心,我一定刻苦学习,不会让您和所以关心我的人失望……”
此时的教室,寂然无声。只有心灵在碰撞,情感在交融,深化……
此次活动,我以采访为平台,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生活中得以实践和检验,也让家长更立体地认识学生,了解学校的教育。活动是成功的,家长是满意的。但是,有近二十名家长因种种缘由缺席。望着家长席上空空的凳子,我心中隐隐作痛,闪过一丝失落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