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难忘的实验
——不要让父母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近,我的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而又有难度的实验:每天将一个鸡蛋带在身上,把它当作自己的孩子,要以最大的能力保护好鸡蛋,不能让鸡蛋破碎。老师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已经一片沸腾。大家都认为这样做很容易,有的同学说把鸡蛋放在盒子里带来;有的同学说把他煮熟了带来;有的则说把它随身携带。第二天,班里果然有大半同学带来了鸡蛋,鸡蛋的包装盒也各式各样,同学们都显得一副置若罔闻的样子。可好景不长,在一个上午的时间里,连续有三四个同学将鸡蛋打破。三天后,鸡蛋仍然完好无损的同学仅仅有几个。实验说明:大部分同学没有责任心。平时没有学会很好地照顾父母,常常只顾自己,而不能很好地去理解他人。
这个实验使我明白了:父母每天都在为我们的衣食穿住操心。而我们却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不仅有时候不听他们的话,反过来还跟他们顶嘴,惹父母生气。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应该的。我们应该学会照顾自己,并多关心每天都在为我们操心的父母。
报纸上曾报道说:一对父母将一个孩子培养成人,大约需要21万元。可见,父母养我们是非常辛苦的。从呱呱落地的婴儿,到“呀呀”学语的小不点,再到亭亭玉立的少女或英俊潇洒的少年,花的资金比山还高,比龙还长。何况,在二十一世纪的父母们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培养。他们会在自己的孩子刚会记事时,就为他们选择了各种各样的特长培训,比如钢琴、棋类、英语或电脑等等健康的爱好。可有许多同学不但不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反过来还认为父母这样做是为了给他们增添负担,使他们更加疲惫。事实上,父母比我们谁都辛苦。因为我们所需要的一切费用,都需要父母每天辛苦地去工作,再把工资一点一滴地积累下来,供我们交学费。
有人曾经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8.7%的学生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时会跟家长交流。在小时候,许多同学跟父母无话不说。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及自我意识的增强,就形成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愿望,和父母的关系也渐渐疏远。有一个同学觉得他不能与父母找到共同的语言。平时坐在一起不说话又会很尴尬,还是回房间里一个人舒服。其实,每个负责任的父母都很希望能跟自己的孩子交流。每天都挤出一点时间来跟父母聊天可以让他们更了解我们的变化。既可以让父母不为我们担心,又能减少两代人思想观念上的分歧。不少成绩优秀、性格开朗的同学在家里都会积极地与父母交流。尽管我们已经长大了,也逐渐懂事了,但和父母聊天还是不可缺少的。毕竟他们经历的比我们多,对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事情都比我们有经验,跟他们聊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人生经验。我们应该相信,父母都是出于为我们好来帮忙我们分析问题的,而不是出于对我们的怀疑。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如果我们从聊天中发现了自己原先做法有缺陷,就不应该逞强,而是悄悄地去改正它,更好地完美自己。
在家里,我们应该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地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样,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又帮父母减轻了负担,真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我认为,要让父母知道我们长大了的最好办法是为父母减负,并多为父母着想。相反,我们不应该在犯错误时不听父母的教导,跟父母顶嘴,在父母的面前逞强。只有这样,父母才会为我们的所作所为感到欣慰、开心。
父母,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人。让我们从此以后多关心父母,主动与他们沟通。不要让父母成为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