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议论文 阅读指导

从“读书无用”论谈起

春水煎茶

[杂文第三弹]近日对于读书与工作的一些思考。郑念的例子素材来源于知乎。(这样的例证应该不算抄袭吧,如果不是以后类似的就放心用辽。)读书本“无用”,认清形势,放弃幻想。修改之后,文章更有哲理,格局立意好像更高了。原题目为《谈读书》、(初稿)《读书四境》(二稿),从《“读书无用”论谈起》(三稿)
           从“读书无用”论谈起
  我写下这个题目,有的朋友要问了,谈读书?读书有什么好谈的呀?此言差矣。我们每个人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最后再到大学,连最起码的也要九年。有条件的,再深造研究生都不是难事,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将同一个问题问给不同性格,修养,层次的人,你会听见不同的答案。
  王国维说,人生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我认为读书也有境界。最底层是认为“读书无用。”
  说说我的亲身经历。三年前,因为我那惨绝人寰的理科而不得不在某中专之中念书的时候,乌烟瘴气的环境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中专真不愧是个毁人不倦的地方,那里多的是认为“读书无用”的人,那些16,7的,本该朝气蓬勃的少年们,心思全然不在读书上。有少数几个爱美的女生,头发染成标新立异的褐色,打擦边球烫成卷发,在一众黑发之中鹤立鸡群。上课的时候,你通常能在她们的桌洞里找到粉扑,发夹,镜子,有的时候则是一部亮着屏幕的手机。她们不是没有努力的时候,脑子也不算太笨,有的甚至还相当聪明,人际交往能力甚至还强过高中的学生,只是比起努力而言,她们更倾向于认为读书是一件没有意义,没有用处的事。他们认为不管读多少书,最终的目的无非是要找到一个好工作,所以文凭和废纸无异。你问她们,她们会说:“不就是一张纸吗?”结果三年后,她们无一例外地提早踏入工作岗位。
  这样的一群学生,像小鸡,被圈养着,知识是谷粒,老师是喂鸡的人,磨碎了,投进鸡圈,小鸡们啄了几口,就饱了,感到不想吃,就可以不吃。他们的眼界,就这样大了。
  有时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我会替她们感到悲哀和荒谬,因为,中专所限制的,不仅仅是学校的师资力量,不仅仅是成绩,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格局,思想,层次,眼界。就好像井蛙所见的天空,只有井盖般大小,而翱翔于荒野的雄鹰,却能够看到天空的全貌。于她们而言,井底就是她们全部的世界,充盈着腐臭的低级趣味,蔓生着密密麻麻的青苔。
  在最底层人眼里,读书无味。
  再往上走一层,空气已没有那样浑浊了,可是仍漂浮着惨淡的黑云。
  这一层是为他人而读书的苦孩子,他们没有意识到读书是为了自己,所以通常是为了他人的殷切期望而读,这个“他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老师,他们通常属于学校里比较乖的一群,温顺得和小羊羔一样,却没有主见,成绩大抵中等,没有自主能动性,所以需要家长老师在后面督促,就像牧羊人赶羊一样。小羊羔赶得好会比小鸡跑的快一点,可是这还远远不够。他们认为读书实苦,常常叫苦不迭,除了没有能动性之外,他们或许还缺乏兴趣。一旦失去督促,就会后劲不足。我对于理科的态度,就停留在这一阶段,并且,因为先天天赋和努力的欠缺,学习能力较差,对读书没成就感,只感到挫败,这样为读而读,怎么能读得好呢?
  在第二层眼里,读书是苦味。
  第三层,是对于读书没有兴趣、知道读书是为了自己,也知道读书可以改变将来的命运,给自己带来好处和利益的人。这些人,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也是精明的资本家。他们把读书的得与失锱铢必较算的清清楚楚。我不喜欢“精明”和“利益”这两个词,因为这两个词多少带了一些铜臭。这一类的人,是社会的大多数,他们的目的很实际,似乎也无可厚非,读书当然有用了,文凭可以带来高薪的工作,喜人的工资和诱人的社会地位。提到这里,不免想再举一个生活当中的例子,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某老牌大学的毕业生,他认为读书是为了“学以致用”,读什么书,都是为了将来工作有用。他的头脑聪明,能干。可是为人过于功利,狭隘,世故,固执,独断且好面子。一纸文凭让他从上海的小弄堂里走出,他常和我说:“读书很苦的,是要慢慢啃的,你学什么,都是为了今后工作有用。有几个人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呢?”他还对我说,你现在年纪还小,不成熟,不懂得钱的好处。“我部分这样认为,却不是全这样想,我却也不再说话。我当时只在想,我从小仰慕的父亲的形象,突然在那一刻变得渺小而卑琐起来了。原来父母也是有许多缺点的,外表光滑,内里是一块稀疏多孔的海绵。
  在这一层人眼里,读书是铜臭味。是多么浅薄,低俗。
  这一部分人,像红鬃的烈马,跑的飞快,却始终无法挣脱欲望缰绳的驱使与束缚,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逐渐麻木,也无法让自己的心,长出翅膀。
  我不禁开始思索,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我不停的想啊,想啊,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看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拳拳的赤子之心,我恍然大悟。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原来,最顶层的人在读“无用”之书。读书本来无所用处,第三境界的人永远不可能体会到第四境界的快乐,因为,他们还差了一颗追名逐利的心。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算尽不如君。”第一境界的人以为读书无用,第二境界的人为读而读,第三境界读书为了有用,第四境界,读“无用之书。”当第三境界的人看到柴米油盐,金山银山,第四境界的人眼里是烟波浩渺,山高水长。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人生的美酒值得沉醉。读书,让你拥有第二次新生命。
  阅读不仅可以延伸生命的长度,也可以拓宽生命的广度,坚持看书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包括思维,认知,世界观,人生观,不去实践永远也不可能体会到当中的乐趣,也更不会体会到,在坚持了一件事情后得到了哪怕是一点滴的回报的喜悦和欣慰感。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哲学家周国平如是说到。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差的是整个人生。
  那个把脑瘫的孩子送进哈佛的传奇妈妈邹翃燕不知在孩子的教育上花费了多少心思,
  在孩子心目中,妈妈对自己总是循循善诱,“教育小孩用的是智慧”。高二时,他一度成绩十分不理想,他很失落,反问妈妈,为什么一定要考名校?妈妈带他去东湖边看房子。
  在一楼,妈妈问,“能看到东湖吗?”“不能。”上六楼,“能看到吗?”“能。”
  “看得清楚吗?形容一下。”“不是很清楚,就像一个小手绢。”到了20层,母子俩眼前,东湖水面开阔,尽收眼底。
  “这才是东湖真正的样子啊。”邹翃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儿子,东湖的样子是客观存在的,人在不同的平台,视野不同,看到的景象才有所不同,站得高了,才有可能看到你想要看到的。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幅漫画,三个小人,其中的一个脚下垫了矮矮的书本,他看到的是一幅虚假的,鸟语花香的画,第二个小人脚下的书垫的稍微高了一些,他看到的是雷电交加的黑云,夹杂着可怖的闪电,第三个小人脚下的书垫的最高,而他看到的,是无尽高远的云层之上金红色的太阳。读书越多的人越豁达,站立的高度不同,眼界也会有天壤之别。
  而今回望那段黑色的中专岁月,我想我是那第二个小人,看透了世界艰难黑暗的本质,却缺少了容忍与豁达的心胸,只一意孤行,被惨淡的愁云,蒙住了双眼。
  龙应台和邹翃燕是智慧的,他们的孩子是幸运的,她们站在了山顶,并且以身作则,教会了孩子读书的意义。站在山顶,空气清新,“一览众山小”感到从未有过的自由和快乐。他们的孩子,才真正是一只长出翅膀,搏击长空的鹰。原来,读书真正的意义,在于追逐梦想,充盈自己。
  说到这里,不免想起郑念,这个民国时期的奇女子,有着比古瓷更美,更硬的灵魂。
  1966年,郑念51岁,本该颐养天年的岁月,命运的风暴突然袭来,猝不及防将她打入深渊。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出国留学接受西洋教育、在外资企业上班,家境优渥、保留老派作风……这一切都成了郑念的原罪。文革开始后,她被打成右派,以间谍罪名关进了暗无天日的看守所,失去了自由。
  一场近七年的监狱之灾开始了。在那里,她只是代号一八零六的囚徒。
  在理性和逻辑完全派不上用场的世界里,她决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她开始刻苦学习《毛选》,一边锻炼活跃脑力,一边从中获取辩论的依据。她也打捞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唐诗,背诵并欣赏那些天才之作,沉浸在不朽诗句和美妙意境之中。是读书,让她即便身在泥泞之中,也不忘仰望星空。
  1973年,郑念提前释放出狱,可她竟然拒绝释放,强硬要求宣布:她根本就是无罪,并且要求在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最终她平反出狱了,没有“揭发”任何人,更没有承认任何莫须有的罪名。
  这个始终坚持自我,不畏强权的女人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与良心,这就是真正的名媛。
  曾经在《麦子熟了》公众号上看到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这样说道:人,为什么要读书?举个例子,当看到天边飞鸟,你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卧靠,好多鸟。”当你失恋时你低吟浅唱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不是千万遍地悲喊:“蓝瘦,香菇!”
  读书,可以让你成为精神的贵族。
  大家想问我最后的后续,后续是,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自考汉语言与写作的道路,在实习,工作之余,我从未放弃看书和写作,也从未觉得自己比高中出来的孩子少些什么,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在中专那段近乎昏暗的岁月里,我的写作爱好是一株坚韧的蓖麻,在风里雨里长着,在灰黑的夹缝中,得以幸存。时至今日,愈加大枝大叶。
  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过去所读过的书早已融进了我的血液里,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我要谢谢它们,是它们在我万念俱灰的时候替我作出了决断,使我能在中专里虽不能独善其身却也不至于彻底沉沦,我如今的眼界,思想,格局与道德,都是这群亲切的老朋友送我的礼物。每天晚上下了班,每当我打开自考书,也打开了一盏亮亮的小夜灯,嗅到那股淡淡的书香气的时候,真有“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的景致。每当这时候,我就知道过去的自己又回来了。
                      春水煎茶
                      站在七月的尾巴上
  • 其他 - 议论文
  • 字数:4046 投稿日期:2020-7-29 14:11:22

  • 推荐3星:[ALEXEA]2020-7-30 20: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