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评:做菜虽然是件简单的家务,但可以培养我们观察事物、体验生活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当然,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有选择地去写家务劳动,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本文中,作者能确定好自己的写作目的,筛选出和主题关系直接的、密切的材料,按学“西红柿炒肉片”经过、结果顺序加以编织。在叙写时,抓住“学做” 的线索牵引,一句一句连贯地写下来,并且把自己放进事情的发展过程中,具体地写出妈妈是怎么教的,自己是怎么做的,一脉相承式的结构,主线清晰,条理分明;作者的这篇习作还提醒了大家,写劳动过程要避免平铺直叙,否则作文就会平淡无味。本文不足之处在于缺少了自己的心理活动描写以及对“西红柿炒肉片”出锅后的简要描写(色、香、味),另外一些细节也缺少具体描写(如没有写出如何切西红柿以及怎么差点切到手指)。
点评人:朱雨欣、吴晓婷(小学高级教师)
“小心点,别切到手了!”“知道啦!知道啦!”“油放少点!记得放蒜头啊!”“嗯,知道!知道!”今天,妈妈教我做菜:西红柿炒肉片。 (类似倒叙的手法,先声夺人引出主题。)
妈妈从冰箱里拿出几个红通通的西红柿和新鲜的牛肉,摆在砧板上:“我切牛肉,你切西红柿!”说完快速地拿出牛肉切了起来。随着“笃笃笃”几声刀响,妈妈把牛肉切完了。看着妈妈切牛肉这么轻巧、快捷,我的心痒痒的——(。) (象声词用得准确。但心里为什么“痒痒的”?要写出来,这样才能反映出自己从开始觉得切西红柿、炒菜很简单到最后感慨并不那么容易还挺累的感受。)
我先给西红柿们“洗洗澡”,“脱”下“帽子”,接着挑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西红柿,随便(往)扔在木块上(一仍就),准备切。妈妈连忙阻拦了我:“嘿!不是这样切的。我教你吧!”我点点头。妈妈说:“正确的切法应该是,先把西红柿放正,然后用左手轻轻地在上面踮着,把中间切开,再把每一半都切开两三份就行了。明白吗?”我用力地点点头,按照妈妈说的方法,好不容易搞定了第一个“敌人”。还没等我喘喘(口)气,第二个“恶霸”的“敌人”又接踵而来了。可这回不顺利,一不小心,差点切到(了)手指,要不是妈妈(及时)阻止我,我的手指可能“英年早逝”了!失败乃成功之母,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很轻松地“打败”了“西红柿队”。 (本段在叙述时,语言上凸显了自己的特色。如果把自己如何切西红柿以及怎么差点切到手指的情景写具体来,就更生动了。)
开始炒了。我先在(往)锅里放了一把(切碎的)蒜头,又倒了一点油,然后开了火。“噼啪、噼啪!”蒜头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被那一点油炸得“粉身碎骨”。我连忙趁热打铁,把牛肉和西红柿全部倒下去,又一声“噼啪、噼啪”,吓得我后退了几步,撞到妈妈身上。妈妈说:“不要那么害怕,快点炒吧!”我拿着铲子炒了起来。开始,我并不懂怎样炒,而且怕被火烧着,只是在锅的中间胡乱地铲几下。经过妈妈耐心地教我,我终于懂得了:原来,炒菜的时候,先把菜铲到中间,然后,从底下炒上来,使上面的菜“跑”到下面,这样才能做到(平均受热、)味道均匀。 (作者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准确。)
在我的“精心炮制”下,一碟“西红柿炒肉片”诞生了!我和妈妈各拿了一块西红柿尝了一下:“嗯!真好吃!”妈妈夸奖我说:“呵呵!炒得像模像样的!不过还要继续努力!” (怎么好吃要写出来,应该描写出“西红柿炒肉片”的色、香、味。)
啊!做菜(还)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