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3年级 - 说明文 阅读指导

李方口古今之变

西华县东王营乡李方口小学 张坤

今之西华县东王营乡李方口村,古称万华集,万商集散之繁华而得名。
  李方口古今之变
  今之西华县东王营乡李方口村,约起于秦朝,属陈郡(淮阳)管辖。古称万华集,为万商集散之繁华而得名。时日方圆十几里,西有大王庄的马岔村是牛马牲口市场,临之的刘草楼村为卖柴草市场,刘板庄为木料板行区;北面的东王营乡花庄村是棉花、苘麻交易区;盐厂村为食盐专卖地;南面之川汇区的下炉村是生活、生产用品的炉坊基地。万华集之东门外是通汴京(开封)之大道,过黄河可直通北京。水运鸿沟(楚汉水界)从西北流入,穿集而东南流去。古以漕运为主,物质进出以集之码头为口岸,水陆两通,生意兴隆,名赫于中原。宋时为全盛期,赵匡胤(宋太祖)曾以鸿沟为运粮河,并改为小黄河。后河道淤积,有碍运输。为运输之畅,元朝总治河使山西人贾鲁修挖至朱仙镇。后人为纪念其之功德,改鸿沟为贾鲁河至今。
  明末时期,南方京广杂货,北方山货、煤、碳、枣、烟叶等物多运至集上交易。当时官船开运,鸣锣喝道,以惊劫掠者。但官船进集之声传到集东姚岗楼村(该村时有堂楼七十二所)郡马府(明神宋皇姐家)时,姚府马队顺饮马路(从姚营村到贾鲁河饮马踩出的路)到二浪口(周商高速贾鲁河桥处)拦船,声称郡马府缺船上物质,请留一部分,即卸下。当然押船官员奏明皇上裁决。旨下:“船到万华集近郊,应息锣偷过而去。”从这事看来明世宋时的严嵩三声哭坏万华集(犯罪貶家路过此集而乞讨不得食而哀嚎)之传言不当。真正的原因是,后战乱连年,荒灾不断,河道失修,船运不畅。而沙颍河疏浚畅流,周边陆路较多开辟,随之周家口兴起,而万华集隆势被取代,渐成小渡口集了。
  皮营乡毛岗村人李涵石为帝(朱由检)师,不认李自成为同祖,改“李”为“理”。后李自成在河南得势,理姓受害。有个叫理方的人逃到万华集摆渡,为避祸改名李方。以后万华集萧条,李方渡口喊起。后为说着方便,将“渡”字去掉,而成为李方口至今。(注:清末民初时,李方口人到毛岗去,说己为南集人,招热情招待,如说是李方口人则不理睬,认为不尊重其先人)。
  万华集兴盛时,商贸不说,就讲清末民初时李方口之商贸就可见一斑。那时:酒馆三处、油坊三家,酒油车拉船运销百里之外。粮坊八家为大宋生意;牲口行占北半条街,曾招安徽、河北客人。钱庄、布行、山货、木匠铺、杂货店、花麻行、鸡羊市、鱼肉摊、银匠炉等应有尽有,光饭铺、馍摊二十家。但凡红、白大事购物者一次便齐。集市上每日早三点人、物便至,晚十二点才无人踪。
  万华集商贸之兴隆,带动了古建筑兴起。当时庙宇林立,建筑独特,很有民族文化之大气。为保商贾之安全,修土寨一座炮楼和四门放有土炮(老白龙和九节雷)护卫。
  众多庙宇略述其部分如下:
  石神庙坐落在土寨子村西头,大道东边,与北寨外火神庙隔百米遥的土岗上。三间庙屋内有青石刻坐像三尊:为张玉皇、毕干(财神)、黄飞虎(城皇),前边左右二童子拱手青石刻站像。
  北寨外火神庙,为阔五深三式挑角大殿。四角有铃,唯风则响,角尖上分别站着子都、庞涓、韩信、罗成瓦甬像,以告世人,知毒者路绝。殿脊上是背着封神榜的姜子牙,意为神职封完而无位,却成神首。殿内土台上是殷洪(火神)七尺高泥塑像,东边是赵公明、高麒麟,西边是哼哈二将。四尊均为九尺站像。殿东三间奶奶殿,殿内有娃娃山及青肖、碧肖、玉肖泥塑三尊女像。有砖砌甬道直通大殿。甬道两边有道光(可照人脸)。同治、光绪石碑五通。
  南寨外火神庙五三式大殿,八根一搂多粗布包油漆成朱红色木顶殿柱,坐在石墩上,上覆黄绿色琉璃圆筒瓦和八砖有眼,用七寸长蚂蚱头钉钉在方木缘上,瓦固无比,男士可拽滴水打滴溜。四角挂铜铃,刮风就响。殿内四壁有壁画,画面栩栩如生,很有文化价值。正屋土台上有张玉皇、伏羲氏、炎帝、元始天尊、李老君、通天教主、殷蛟(火神)等七尊泥塑坐像,东三墙是杨戬、木吒,西山为闻仲、黄袞均九尺高泥塑站像。院内两棵元柏近两搂粗,其余二十多棵一搂多粗。明清石碑六通。其院阴森可怖,故非庙会节日很少有人闲顾。
  东街佛神庙亦为五三式佛祖殿几米高的土台上有九尺高赤脚佛盘腿坐在莲花盆内,其前面左右站二童子。后墙上画大膀金翅鸟被铁链锁住,为伸膀张嘴喝佛脑凶相。东西厢房是儒学校址。清末曾培出黄、张二举人;姚、张三秀才。院门边水井清凉略带甜味,供集上百分之八十人畜用水。
  刘氏家庙:传说元末廉氏逃荒至万华集,其老人病饿死,埋在后街荒凹地。后人逃到颖州发财生了官,坐着大脚马拉轿车来修坟祭祖。刘氏眼红,认为廉占了风水宝地。于是,在坟东建了家庙,以夺其鸿福。在坟西北约三百米处挖井一眼。后请风水先生看说是此井为凤凰添了右眼(左眼为东北约三百米处的菜园井)对占者更好。所以此坑则叫凤凰坑了。院中一搂多粗柏树几十棵,抗战时期为刘氏劣绅伐卖。
  座落在李方口西北贾鲁河东岸的云清寺,占地五顷四。建于宋,毁于明清之交。有大雄宝殿,内坐九尺高赤脚镏金佛。前殿为十八罗汉坐像(泥塑)、藏经房、方仗屋,东西廊房,僧众百余口。主持僧一百多岁,释经义、明哲理、晓阴阳。卜算,火烧而仙逝。成果日,命僧众去看戏,其身披袈裟,项带佛珠,手持铁禅杖,坐于殿前廊下,看火从何而起。午时一黄狗(火神)跑入寺,在石墩柱上跷腿撒尿,僧怒而掷杖遂之,不想杖击石墩而起火。霎时大火熊熊,将整个寺院毁掉,只留三门外一通元朝石碑(解放后烧石灰毁之)。
  对“火神烧寺超度老僧成仙”之说,笔者则认为是玄虚之谈。因当时繁华之名镇,黑道之高手有之,趁方丈一人在寺,抢无价之宝珠及寺内珍贵之物,为灭证除后患以火烧之。
  那时的万华集庙宇之多应孕出庙会之多。每年的正月十五,唱大戏、拜神。会期延至二月二日。其间八方的民间艺术云集万华集。如吉义油坊的走个、张家的马犬个、大街的高跷、旱船,北街的楼子、南寨外的盘杈、上口的舞狮子、梁井的武术队、尤其是姚营村的竹马子,在太昊陵庙会上得过奖。这些民间艺术队来集表演比赛挤满大街小巷,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曾造成井水打干,以河水代之。
  解放后,李方口划归西华县,是第四区的政府所在地,后改为八区政府。那时的李方口,政治、经济、文化尚佳,供销社粮库兴建而起。船运码头也通航使用。山货、煤、粮等大批运走运进。搬运工会应时成立,几十工人终日不休。翻身后的农民文化需求巨增,为满足之,办夜校几所,李方完小一处,供方圆二十多里的学子来此就读。
  随着形式的变化,八区政府迁往皮营。部分庙宇随着破旧立新的形式而被扒掉,庙内石碑被烧成石灰。历史悠久的万华集的真面目便无处寻找,成为现今的一般行政村。
  • 高中3年级 - 说明文
  • 字数:2602 投稿日期:2009-5-8 9:49:00

  • 推荐3星:[嘻哈灵儿]2009-5-8 18: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