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祚萱
轮船远去烟波尽,
眩目良久方抽身。
德榜今日离此去,
铁路竣工早返程。
——1969年6月
注:德榜,栗德榜,与袁祚萱从小出生于长堰村6队,他比我大几岁,从小一起放牛,一起在长堰村小、新城小学,奉节中学同学九年多。相隔几十年后于2023年1月29日(兔年正月初八下午)相聚于重庆北碚轻轨6号线曹家湾站附近,并合影留念。
右,栗德榜
作者/袁祚萱
儿时放牛又种田,
天天赛过活神仙。
四个牧童打扑克,
生产队长最不爱。
野外放牛空气好,
边放牛来边割草。
牛儿吃饱再回家,
手拿书本上学校。
来到学校老师教,
有时迟到老师吵。
问我为何迟到了,
早餐吃的烧红苕。
忆我发蒙那时候,
身上只穿衩衩裤。
五岁不到读民校,
十个指头只数九。
老师文化只高小,
勤勤恳恳把书教。
虚心学习不迟到,
老师姓张表扬好。
我的同桌她姓杨,
做的算术五分伴。
偶尔请假不上学,
我的算术二分换。
原因为何是这般,
十几学生凑一班。
发蒙读书无课本,
我把她的答案搬。
老师见此很着急,
我数双手仅九指。
老师耐心把我教,
成绩上升数第一。
儿时读书少忧患,
只怕老师家访谈。
只想读书乐趣多,
常伴哥姐上学堂。
儿时老师教又说,
几十光阴瞬息过。
还想返童上学堂,
无忧无愁乐趣多。
注:四个牧童,指同村的栗德榜、袁祚萱、龙阳富、蔡世海。
襄渝铁路
附二:襄渝铁路:我国铁路史上的一大壮举,共有83万人投入了铁路的建设
行走川渝
2022-06-23 16:22重庆本地资讯创作者
襄渝铁路是继宝成铁路后,四川第二条出川的铁路通道。
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三线建设开始后,铁道部就提出了修建该条铁路的构想,不过终点不是在重庆,而是在成都,也就是襄成铁路。
而后,经过国家的审定,决定将终点改在重庆。因为当时重庆不但是西部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军工产业基地。
线路自襄樊西行,进入陕西境内,经白河、旬阳、安康、紫阳,穿越大巴山而进入四川境,再经万源、达县、渠县、广安、北碚而达重庆。
四川境内自大巴山隧道北口至重庆,共辐射当时的27个县、市、区。人口约为1800万。
这条线路沿线地势险峻,地质复杂,沿线的断层、堆积层、滑坡、溶洞、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较多,故桥隧相连,挡护工程密集,襄渝全线共有隧道405处,其中3000米以上的隧道就有12座,建设难度可以堪比成昆铁路。
襄渝铁路全线由铁道兵施工,与此同时,四川、陕西、湖北三省组织的民兵队伍,也先后进入施工现场。据档案记载,1971至1972年全线施工进入高潮时,全线一共投入部队24万人,民兵59万人,也就是说:合计共有83万人投入了该条铁路的建设。这在我国的铁路发展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襄渝铁路西段线路于1970年3月1日,自重庆铜罐驿站向东开始铺轨,并于1971年8月1日到达达县,全线于1973年10月19日在陕西省棕溪站接轨通车。
襄渝铁路通车后,对川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地带动作用,达州作为四川第三大铁路枢纽的地位,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