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2年级 - 散文 阅读指导

多余的话

惟离

几个月前的心情。如今读来,已没有那般沉痛了。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利雷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是向来被争相模仿的精妙的起笔,然而乍然读到《多余的话》首句引的《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心中却陡然一痛。仿佛瞿秋白已逝的躯体正有几个原子漂浮在我的周身,使我得以想见,得以怀念。
  常疑惑的是那“多余”二字。在生命的尽期,余剩的日子里,一笔一划地写下人生里还未曾讲够的话,回忆起自己那出“滑稽剧”就此闭幕了,或确有些悲凉。诚然绝笔是很悲的,一笔终了,便是天人永隔,碧落黄泉两不相见。瞿秋白死了,牺牲了,就义了,总之不存在了,但“多余”的话也因此不多余了。不仅不多余,还很有些价值,很有些意义,可供观瞻,可供追忆。
  但倘若他不死呢?《多余的话》也不多余。它将成为瞿思想不坚定、立场摇摆的罪证,叛徒、资产阶级、失败的领导者的帽子会一个不落地扣下来,压垮他,最好是压扁他。文革时瞿就被打倒,被视为叛徒,掘墓抛尸,恨不得将之挫骨扬灰。甚至就在瞿写下这篇文章的时代,也有许多战友视之为被国民党篡改过的版本,人心复杂,此可见矣。若瞿未英勇就义,甚至未沿途唱《国际歌》,未说“此地正好”,恐怕如何?那满纸剖白,俱如坟头上的野草,一把大火,便只字不留,了无痕迹了罢。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向来是被奉为圭臬的。《报任安书》极言受辱之深,倘后人不揣测此为太史公绝笔,那“成一家之言”或也少了几分悲壮。倘金圣叹说“花生米与五香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道”后不与世长辞,怕此话也难被视为“文人风骨”。文字似乎总是需要距离去增色的,尤其是论死。并非本身力量不够,而是向来谈死,即变色,即慌张,即慨叹,即怅惘,少有冷静超脱的。因此见芥川龙之介之“我已冷静做好准备,现在只不过与死亡玩游戏罢了”可敬,见川端康成之“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话”也可敬。大抵神魂相汇,必要天人永隔罢。
  这死的魔力不仅在于增色,更有其人已死,功过任人评说的自由之快感。诸如从前乔任梁自杀后,有说抑郁症的,有说SM的,流言四起,漫天横飞。反正斯人已逝,能奈我何!?死亡竟也成为一场狂欢,尼尔波兹曼都要慨然长叹。轰轰烈烈一场闹剧过去,尘归尘,土归土,或许唯有逝者在天之灵悠悠太息。
  但若其人未死,平庸的便会更加平庸,生者的浪花也难翻起海啸般的高度。譬如那段著名的“我所有的自负皆来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气概都来自于我的软弱。嘴里振振有词是因为心里满是怀疑,深情是因为痛恨自己无情”后面配的不是青春文学和网友评论集,而是如南康白起般的结局,我想它一定甚是真诚、更甚真诚。
  天人永隔之事,多是美饰之辞,又多有千秋功过任评说之语。但“三立”便定要去死么?也未必,否则我本不多余的话,可就真真切切成了多余的话了。
  
  • 高中2年级 - 散文
  • 字数:1139 投稿日期:2017-12-10 17:51:10

  • 推荐3星:[ROOT]2017-12-10 18: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