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的柴,安静的静
皇家水利学院 有桃花
最近刷知乎,看到一帮人对柴姑娘的诋毁,顺手写了。言辞不激烈,没有戾气。
火柴的柴,安静的静
柴静是我的女神。
最近看知乎上关于“在2017年你如何评价媒体人柴静?”的话题,评论里有不少键盘侠无脑黑着柴静,所以想谈一谈我眼中的柴静。没想着为女神洗白,但也不想女神被一帮缺少教养的人抹黑。
柴姑娘是山西人,但我十六岁之前是没有听说过她的。2013年《看见》出版,成为年度畅销书后,我才开始关注她。粗读过一遍《看见》,被新闻背后的故事深深感动,慢慢喜欢上了这个深情的记者。有人说,《看见》里写的并非全部真相,我认同这种观点,但我也理解柴姑娘。她完整地看见了,但她不能完整地写出来。她是央视的记者,属于体制内的人。
我喜欢柴姑娘,因为她骨子里是一个文艺气息浓厚的人。无论是她的电台节目《夜色温柔》,还是她的《用我一辈子去忘记》,都深深体现出了她的文艺气质。一个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自己恐怕是不可能的。做新闻调查的柴姑娘,尽管已经在尽力克制内心的温情,但多少还是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来了。这也是她一直为人所诟病的,但在我看来,这同样是她与其他新闻调查记者最大的不同,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
《面对面》关于丁仲礼院士那一期的节目,常常被知乎上的“残疾人”用来攻击柴静,给她戴上“代表西方利益的中国记者”的帽子。那是柴姑娘的节目,她有权力去删改一些对自己不利的片段,无非多编辑几次而已。况且在柴姑娘的层面,她不可能不了解节目播放后对自己的影响。从事实来看,柴姑娘的勇气比那些所谓的公知强多了。
听说柴姑娘的女儿叫作柴知然,这是她拍摄《穹顶之下》的出发点,也是一些人手中的把柄。柴知然拥有美国国籍,当年女神赴美产女也算得上头条,但从此以后,这成为了她背叛国家的证据。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由此引申而出的种种标签贴在了柴姑娘的身上。当一个人开始用不堪入目的词汇去评价别人的时候,那他还有什么资格汪汪乱叫。你们尽可以客观地指责柴姑娘作为媒体人的种种过错,可诋毁谩骂倒显得底气不足。
从央视离职后的柴姑娘,自费拍摄了《穹顶之下》,这部关于雾霾的调查报告引起不小的轰动。不过,最有意思的还是舆论。从一开始的各种盛誉到后来的质疑批评,的确有中国特色。当然,片子里有不少硬伤,许多结论也并不适合当前的中国。但这部片子的作用不是说来指导政府如何解决雾霾,而是向公众普及什么是雾霾。此后,大众开始讨论雾霾,不得不说,柴姑娘是成功的。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说,柴静的纪录片从公众健康的角度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值得敬佩。可惜的是,又有一些人因为柴静提出了“能源私有化”而去批判她,公然宣称这部片子接受了西方国家的资助。我很想笑,却只能哭。
2017年的柴姑娘,已经不再是媒体人,她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我心中的女神。所以,如何评价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贴一段“人”们对柴静的评价:
虚伪却煞有介事
私生活淫乱却又喜欢装圣母
经常性代表民众
引导民众
表现的像个圣人
言行不一
抽烟酗酒
表面上关爱别人,实际上心眼超多
自己开大排量的车,却呼吁人们关注雾霾
表面爱国,却去美国生孩子
因为自己吸烟酗酒熬夜导致孩子先天畸形(兔唇),却把这个联系到了北京雾霾,她怀孕明明在美国
大学 - 杂文字数:1253 投稿日期:2017-10-31 23:08:18
推荐3星:[ROOT]2017-11-1 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