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之命运改写

倪冬晗 柯桥中学高一
斗拱交错,清音幽韵,女子不甘雌伏,高城深池、望眼欲穿;边城萧条,琵琶胡语,女子势如破竹,青冢末路、东海扬尘。
  彼时昭君眉目嫣然,而今任未阑珊。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虽大漠孤烟,余辉长曜,王昭君的一生在落日中灿烂,细数旧日,昭君自信又淡然,所谓人生,不过取舍……
  人们总说女子不如男。似乎女子的使命自古就是相夫教子,善女工善琴艺,三从四德以及被人们禁锢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中。一介君王,后宫佳丽无数,多巧能遇见个钟情又或是荒淫的,不思政事,流连花间,可换句话说,“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终是少数,《阿房宫赋》里“有不见者,三十六年”又是多少妙龄少女的一生写照。
  昭君是深墙大院里的一名宫女。或是自恃清高,抑或是对自己的美貌自信,她拒绝了给宫女画像的画师进行贿赂,要知道,在那个唯利是图的皇宫中,奈你再如何楚楚动人,易美而丑,易丑而美,早已司空见惯。若是常人,大概就这样将一辈子耗在这里了,到最后悲惨地离开这个世界,但王昭君不是。
  不同于花木兰在紧急时刻的替父从军,不同于西施身不由己的反间计,昭君将主动权紧紧握在自己的手里。在那个战争纷乱的年代,尤其是汉弱的局势,以和亲来换取和平早已是一种常见的政治手段。在这个节骨眼,昭君主动上书秉明自己的意愿,愿意为了王朝远赴北方蛮荒之地。王昭君的一击,为自己打了个翻身仗,她要出去,她要离开,她不甘心,她不愿沉没,这一翻身,相当漂亮!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昭君登辇北去。心中必是不舍故土,马嘶雁鸣,北雁南飞,心中波澜骤起,久不能平。才艺双全的王昭君捧着心爱的琴,委婉连绵,动人心弦,南飞的大雁也为之倾倒。“落雁”昭君踏上了自己选择的路,她在闯属于自己的天下。
  大漠之地,黄沙四起,但比起大汉冷漠无情的宫墙,这里的昭君得到了恩宠,有着相当高的礼遇。她就像我们熟知的文成公主进藏般,教导那里的人们技术,手艺,植树栽花,育桑种麻,用女人的柔情感化匈奴的好战之心。她是大汉子民的英雄,她的存在代表着汉匈之间的和平。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昭君披荆斩棘,鼓起勇气,直面困难,改写了自己的命运,即便没有怒马鲜衣,有的是那一袭红装,但那足矣。
  三年后,呼韩邪去世,王昭君面对着接受“父死妻其后母”的安排,在天下太平与伦理道德中抉择难安,祈求汉元帝将自己召回,结果自然是无情的拒绝,人情怎么可能比得过人心政治?
  昭君选择了前者,她与第二任单于和和美美,在接下来的日子,又促进边塞的经济文化发展,在那里,她完美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终被后人铭记于心。以至于在第二任单于死后,她也毅然赴死,她不再寄渺茫希望于自己的故国,但也不愿再开始新的感情。落日的余辉红得耀眼,一个生命在离自己故土千里之外的地方逝去,却也没有,因为她的光芒普及了千代万代。她的坚强自信分明诉说着,从无什么女子不如男……
  边塞的人们都把王昭君作为最尊敬的王后,她的才情与善良都深深打动了他们。在昭君逝世后,他们给昭君立了墓,墓称“青冢”。杜诗的注解中“北地草皆白,惟独王昭君墓上草青如茵,故名青冢”,王昭君一生的功绩,可见一斑。
  男子自古被看好,壮志凌云,能文能武,换取怒马鲜衣;女子也能打破封建礼教,披荆斩棘,追求独立人格,在人生的抉择中,淡然取舍,实现男子所不能够做到的,换取不带血的和平,实现人生价值。这些女子淡然脱俗,庄严风雅,明媚了历史,如莲花般不沾染一丝世俗的尘埃,她们用一生描绘了何为“巾帼不让须眉”。
  斗拱交错,清音幽韵,女子不甘雌伏,高城深池、望眼欲穿;边城萧条,琵琶胡语,女子势如破竹,青冢末路、东海扬尘。 
高中1年级 记叙文
字数:1423 投稿日期:2021-8-12 20:48:55

推荐3星:[怀桑]2021-8-13 19: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