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1年级 - 说明文 阅读指导

爱迪生(转载)

撒旦上 XIAO951230

课文编写的单元,如此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便可以成为本单元学生写作训练的最佳范文。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读写结合,充分挖掘教材中“阅读”对写作指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对写作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地方,以读带写,以读促写,
新课标在写作中明确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也就是说,作文应该是学生心灵发展的轨迹,是学生生命的组成部分,应通过作文去关注学生的成长,去关注学生心灵的舒展与释放,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心灵的“真实对话”,即鼓励学生写“生命作文”。初一年级,以自由写作为主,引导并鼓励学生写“我口”、“我眼”、“我耳”、“我鼻”、“我脑”,少给一些主题思想、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选材、思路、结构之类的限制,全力解决学生“有话可说”的问题,让学生找到“煮饭的米”。课上采用漫谈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畅所欲言,通过“说”调动学生写作的激情,并在“说”中确立写作的思路等。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自己的“说”与老师的点拔指导,课堂上完成片段写作训练,并相互间进行点评,分享同学的感受,为课后完成全文的写作作准备。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是一组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有的则以童话的形式告诉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安徒生《丑小鸭》)。本节作文指导课是第一单元最后一块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一部分,考查的是学生学完前五课之后对于“成长”的思考和认识,以及借助语言来表达评议的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小学六年的写话和习作训练,对语言材料的积累、语句的选用、标点的使用以及简单的文体如记实作文、想像作文等的写作体例的了解都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生活阅历浅,认识生活有限,视野狭窄,对写作存在畏难情绪,觉得没什么好写,难写,不愿写,作文似乎成了食之无味弃之不得的鸡肋。因而首先要解决如何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的问题,然后是解决学生“有话可说”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
2、写作要围绕中心,有主题。写自己要能写出独特的认识,写别人要注意本人的审视和评论。
3、培养、搜集、组织材料并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1、写作要围绕中心,有主题。写自己要能写出独特的认识,写别人要注意本人的审视和评论。
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并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学策略和手段]
1、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2、先说后写,合作学习,交流提高。
[课前准备]
1、再读第一单元前五篇作品,弄清作者或人物的成长经历与体验,自己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2、收集并整理自己成长的经历,尤其是有关“成长烦恼”方面的资料。
3、多媒体,实物投影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个单元是以成长为主题抒写成长感受的优美诗文,鲁迅从自由自在的百草园走进了中规中矩的三味书屋;林海音笔下的英子在父亲的花儿落了的时候,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被嘲笑排挤的丑小鸭通过努力的追求最后竟成为美丽洁白的天鹅;普希金与弗罗斯特用诗吟唱着成长中人要如何超越苦难,如何做出人生的抉择;方仲永以自己的身世向我们讲述人要在学习中成长。你从他们经历的故事中,体会到作者对成长的感受了吗?
(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诗文,对其中某一个片段或细节进行品味,体会作者对成长的感受)
小结:少年鲁迅的烦恼是孩子为什么要学习,英子的烦恼是早上的早起和父亲的责惩,丑小鸭曾为自己相貌丑陋而烦恼过,普希金与弗罗斯特苦于人生的不如意和选择的犹豫,至于方仲永也许会为自己的不断退步而烦恼吧!
二、漫谈成长烦恼:
1、调动回忆,走进成长的烦恼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哭过吗?恨过吗?生过气吗?心烦过吗?
小组交流,要求讲具体,提示说具体的小窍门,做到五W:when、where、who、what、why。
2、明确感受的基础(筛选材料)
人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没想到你们却是“我忧、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么多的材料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部使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环节:将成长的烦恼列成清单——静思回忆———比较筛选出感受最深刻的事——脑中细化具体情节(为什么烦恼?哪些情景至今无法忘怀?)——心中对重要环节整理成片段。
3、在交流中具体指导点评。
三、美话“成长烦恼”
1、这样说来我作为听众能了解你为何忧,为何愁,却不能令我动情,看来同学们的语言还缺少一些动人的色彩,那么在动笔之前,先让我们为“成长的烦恼”染染色吧!先让我们看看名家们是如何表现烦恼的?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言片段以启发,例如:“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我最怕被同学耻笑。”《爸爸的花儿落了》; “于是他飞过篱笆逃走了。……因为他非常疲乏和沮丧。”《丑小鸭》等)
2、指导点拔增强语言感染力的技法:(1)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2)修辞(3)联想与想象(4)环境烘托
3、尝试借助以上技法为刚才筛选出的材料“染色”。
4、先在小组内交流,组内同学相互提出修改建议。
5、在交流中具体指导点评。
四、我手写我心(片段作文训练)
在以上两个“蓄势”环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写“我口”、“我眼”、“我耳”、“我鼻”、“我脑”,写出自已心灵的“真实对话”,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用片段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
要求:1、想好了再动笔。2、注意感情的表达,写出真实情感,写出个性。3、理清思路,要言之有据、有序。
五、分享提高
1、学生组内互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2、从中选出2-3篇,通过投影仪放到大屏幕上,由作者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谈感受,教师点评。
六、亮化“成长的烦恼”
读了你们文章,着实为你们的“烦恼”烦恼了一回,我们是否将永远沉溺于其中呢?还是希望你们的生活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你们的文章也能因此而多一些亮点。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中的人物是怎样走出烦恼的:少年鲁迅从读书生活中寻到了另一种乐趣;英子开始担负起照顾弟妹的责任,像一个小大人;丑小鸭努力之后终于成了白天鹅。那么,你该怎么走出烦恼呢?
(学生受启发后讨论交流,例如:乐观、相互理解包容、换位思考、受启发总结教训等)
[板书设计]
         “成长的烦恼”写作课
漫话  列清单——静思回忆——比较筛选——细化情节—
    整理成段
美话  “染色剂”  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
           联想和想象
           环境烘托
亮化   乐观、理解、宽容、启发
[作业设计]
课后静下心来,再次把自己沉浸在“成长的烦恼”中,完成一篇完整的《成长的烦恼》的作文,写出独特感受,写出真情实感。
[问题研讨]
   1、关于教师角色的转换  以往作文教学都是教师一讲到底,从审题立意到语言修辞,技术含金量不能说不高,但学生是否能欣然接受呢?恐怕是老师的热情,学生永远不懂,作文成了展览馆中的艺术品,令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因而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创造一种师生互教互学氛围,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并降低写作门槛,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使之愿意表达,乐于表达,且乐此不疲。
2、关于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初一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语言积累量也少,但是繁重的课业使得学生不可能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诸课外阅读。人教版教材都是以同一主题课文编写的单元,如此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便可以成为本单元学生写作训练的最佳范文。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读写结合,充分挖掘教材中“阅读”对写作指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对写作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地方,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写出特色,写出精彩。
[参考资料]
   代保民、丁雪梅:《作文教学绕不开的问题》 (《语文教学通讯》2007.5)
   马蓉:《“感受自然”写作指导教学设计》(《语文教学通讯》2007.3)
  • 初中1年级 - 说明文
  • 字数:3222 投稿日期:2009-2-28 14:39:00

  • 推荐3星:[无名侠]2009-3-5 12: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