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玩得不错的朋友,叫小思。我们的关系一直很好。只是,小思有些变化,让我为她叹息。
我在初中认识的她。第一次见她,有如春风拂面。初秋的阳光洒在她身上,衬得她熠熠生辉。那时的她,比秋阳明亮,眼中有光,心里有诗和远方。但她的生活也有些烦恼,与我聊天时,语气也有了些无奈:“我今晚有钢琴课,”“有辅导班,玩不了了,”“再晚点回家我妈会吵我的!”“我妈昨天都吵我了,她之前还打过我。”我也注意到,她曾避开我独自走向小卖部,考虑到刚上初一,互相了解不多,我也没去追究,只是觉得:七组组长也会偷跑小卖部嘛。
期中考试后,我们两个的成绩都不太理想,我抓着她的手,在晚风与夕阳中高呼:“我们会再考好的!”可她的身影却有些黯淡了,有了几分“秋风萧瑟”的味道。再后来,我发现她眼中的光像 要耗尽了似的,忽明忽暗,随着她摇摆不定的上进心一起,一会奋发图强,一会儿又放飞自我了。我担心她的状况,但又怕她嫌我唠叨,所以也就没再劝了。现在想想,真的很后悔。
初二开始了,我重新走上了前三,而经过一整个暑假的网络的“洗礼”,再次相见时,她眼中的光消失了,熄灭了。她滔滔不绝地与我们讲述着她通过那个“包罗万象”的小窗口——手机中见识到的一切:新学的网络热词,新小说,从网上买的爆款手机壳,下载的新游戏,发现的奇闻,新加入的圈子,关注的帅哥美女……同样是初秋的阳光,她讲话的身影更自新信了,阳光却没洒在她的身上,自然也没有了熠熠生辉。我在课堂上听见她低声讲话为老师伴奏,我在下课时听见她“口吐芬芳”,我在自习课上看见她着身子掩着两份同科目的随堂。我又开始为她担心,但无论我怎样劝,她仍是做着同样的事,以同样的两个字—“没事”或是沉默来应付着我的担心。我不再担心,只是整日听着她分享的那些与我们无关的趣事。
现在是初二的第一次期中考试之后了,她掉到了组里的4号,这是我曾经不敢想象的,而她似乎仍是毫不在意,炫耀着她不受未成年人的控制的游戏和充了不少钱的帐号。我记不清她原来的样子了,记不清那个意气风发的小思,记不清那比秋阳还闪耀的小思了。
我为她叹息,为她的自甘堕表而叹息,为曾经出现在她身上的那些优秀的品质而叹息,为我没能拉住她走向深渊而叹息,为发生在她身上的一切而叹息。在叹息之余,切我会想一想我是否也已经在掐灭我眼里的光呢?现在她是不是还可以奋力向上爬呢?我们是不是都该保留些火种呢?回答是:是。当懒惰将魔爪伸向你眼中的光时,你可以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