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香

CANDYTUTU 广德中学
“妈,这米真香。”“是袁先生的余香。”我们是这样说的。
 “赠人改魂,手有余香。”袁爷爷走了,但他的气息永在。

                           —— 题记

 北京时间下午十三点零七分,传来噩耗:国家院士袁隆平去世。生病前几日还奋战于海南试验田,享年91。表爷爷总是这样“默默无闻”。当年他发现并发明籼型杂交水稻时,起初也是无闻,后而惊人。现如今,他病了的消息还未传来,就先离开了。
 “我是人,我就得吃饭。”“只有袁隆平才能说我胖,因为我吃他家粮食了。”当初红了整个社发网络的句子又再次被翻起,想到这,人们能感度到的只有悲痛。那一日,袁先生穿戴着鲜艳的五星红永远地躺在了冰冷的棺材里。
 五月,春天的花,该谢得都谢了,却不知这个五月,花儿们牵着袁老的手走了。
 “ 我行起几千里来到这他最后一程。”一位农学院的学生哽咽地说。他的脸是红的,心也是红的。他觉得他会带着 老“禾下乘凉”与“遍地稻花”走下去的,他是五月里的余香。
 袁老走了,但他的团队还在,他的学生,那些下田的学生都还在。袁老送去了春日最后一抹光彩,但深知,稻花还未开。那送他的,悼他的,爱他的人们啊!用衣袖擦了擦泪水,在送了袁老最后一程后,接过了稻苗,开始下一班的接力,他们都深知,袁老先生为他们建立了一座标杆,而他们要打造一片高原。“稻儿”走了,“花儿”走了,“气息”还在这里。他们与我们都坚信;多吃一口米,多出一份力,这些都是稻花的余香。
  万人送行是壮阔的,但送袁隆平是平凡的。孩子们掀起袖子,卷起裤卷,禾下乘凉步步接进。掀开几日前的画册,惊天动地,掀开某年后的画册,可见一位老者指点着开满花的稻儿,那稻儿比人还高,那位老者的背影很是清晰,田埂上老的,壮的,少的笑嘻嘻。
 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饭不忘袁隆平。
 英雄再无音信,但到处都是他来过的痕迹。 ——尾记
高中1年级 记叙文
字数:698 投稿日期:2021-7-24 18:27:14

推荐3星:[怀桑]2021-7-24 18: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