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撰文皈释史
曦晨语冬
“克、伐、怨、欲、贪等恶德,不行焉,崇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使民行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昔有人归隐,暇时,以观花为乐,以修竹为趣,常撰诗书。然其有一恶。撰诗书常中道而废之,由是不复作矣。此乃成其著毋为人所知,愈贫,觉生无义。
一晴之晨,出庐闲步,偶遇一寺,止有一僧,虔诚念佛于庙中。又有祥光瑞气盈寺内,鹤发童颜于僧面矣。
步入寺中,僧即施礼相迎,笑曰:“施主何历?由何来?至何去?”
隐士即还礼曰:“为此山之士,今日闲暇,出门游步,以消此永昼。”
僧视士面,觉其憔悴,曰:“观面憔悴,何故?”
士叹曰:“诗书不复作,无人所知,故愈贫矣。”
僧思而曰:“寺止吾一僧,逢夜,遇豺狼不惧,闻豹啸不惊,念佛于寺中,悟万境皆空。事谓恒矣,禅时若凡心毋静,则禅心渐远也。夫佛教之苦行,需悟禅,方可乘般若之船,越苦海。将无量之众生齐到彼岸,乃大乘佛教也。悟此,则可速知一切法,速度一切众,早得智慧眼,早得善方便,如此如此,早登涅槃之山,早同法性身。脱凡尘入涅槃矣。”
士闻此语,曰:“僧言甚妙,然毋信佛,闻僧此佛语,不知可告以何耶?”
僧笑曰:“汝虽不入沙门,不皈释教,然必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之言,此乃荀子之言也。”
士觉悟,伏地曰:“得僧之妙理,如鱼得水哉!”欲拜之再拜,僧拂袖至霄汉,飘然而去,其寺亦凭空消失矣。
士大惊,觉自遇苍天指示也。遂疾入草庐,伏案三日不出,撰诗书,行难之处,常忆仙僧之妙理,恒心不废,诗书近白篇问于世。不觉传至朝殿皇帝手中。
一日,满朝文武奉上士撰之《招隐诗》,伏地奏曰:“陛下以为此诗如何?”
帝曰:“此乃《招隐诗》也。诗中‘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之句,可为怀才不遇乎?”
奏曰:“或此。”
帝曰:“此士现在何处?”
奏曰:“或在陛下之城之山中,不知踪迹。”
帝曰:“视为鸿儒,必为现今之诸葛孔明也。”遂令:“使军俱寻其人,方圆百里之山,必一一查处。”众官谨遵领命,使军细细搜寻。不题。
话表隐士愈裕,然其视金如粪土,每日仍食粗茶淡饭,著清白袍衣。军至其草庐前,嚣曰:“汝非作《招隐诗》者也欤?”
士出门望之,曰:“是也。”
军曰:“帝欲使汝掌朝辅佐陛下,需速上朝奏与万岁。”
士笑曰:“吾归隐之心已定矣,不为外界之金、名、权、利所诱。故烦汝等告奏陛下。”
军复请,止推辞。
士又曰:“若定需吾言治陛下之江山,言曰‘克、伐、怨、欲、贪等恶德,不行焉,崇仁、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使民行焉。’即保江山永固矣。”
军记士言。上朝,告奏与帝。
帝曰:“此士真乃治国之良臣也!既不至,将士之言,遍传天下,此治国之精髓也。”遂使人抄录此言,遍传天下也。不题。
话表士归庐内,撰诗文不题。又经些年,竟欲归释教。遂剃发入沙门,坐禅念佛,持之以恒,竟觉悟无字真经,超度冤魂孽鬼矣。不题。
话表霄汉九重天之上,乃是大荒山。俄见一僧一道驾祥云至无稽崖青埂峰下。
道曰:“汝非欲使之度脱乎?”
僧曰:“是也。因尝为佛,不听释迦尊佛讲经,贬下凡间投胎为人矣。”
道曰:“盖此也,应已归释乎?”
僧曰:“吾适算乾坤卦,想必如此。”
忽闻祥云远方,太虚幻境之上。祥光重重,瑞气纷纷。定睛一看,竟是一佛飘然而至。
僧曰:“果是如此!此乃昔日被释迦尊佛贬凡世投胎为人而又悟涅槃者也!”遂施礼而至。
佛曰:“谢僧明示矣!”
僧曰:“谢何为?汝为觉悟之佛,吾止为信佛陀之僧伽矣。”
僧又谓道曰:“今已使昔贬佛再涅槃重生,吾等去西方灵鹫山极乐圣地矣!”遂拜别道士,飘飘然,二人各驾祥光,向西而去。道人亦驾祥云转东方投道教圣地。
故至此,《隐士撰文皈释史》辍笔而终。
善哉!此事非纪实,地域邦国,失落无考。文中,士、军、帝、僧、道、佛俱为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之人,姓甚名谁,不复知矣。并寺、山现在于何地何处,亦不知矣。
其“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之句,俱取材于曹雪芹撰之《红楼梦》是也。
然此事告吾等之理甚多,若知其义,破其真理,亦是尽知其事表之精髓耶!
初中1年级 - 记叙文 - 叙事字数:1570 投稿日期:2017-12-24 16:23:03
推荐3星:[ROOT]2017-12-24 17: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