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1年级 - 散文 阅读指导

“李世民”今天“哭”了吗

三江琴行文化培训学校 裤裤

帝王一去不复返,治国精神传千古。学习帝王的治国方法,我们是为了“治自己”,又或是“治社会”,甚至是“治国家”。我相信,只有不断地传承和发扬,才是我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最好尊重。
公元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李世民三天没上朝,眼泪浸湿被单,杜如晦去世了。
    公元643年,波斯与阿拉伯决战败北,阿拉伯占领亚历山大城,李世民五天没上朝,他又哭了,不过他哭的是去世了的魏征。
    公元648年,日本的大化改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三征高丽失败的李世民又哭了。
    哭着哭着,世道就变了;再哭着哭着,就越来越孤单了。心爱之人一个个离去,肱骨之臣渐行渐远,流着眼泪的李世民让画师绘了“凌烟阁二十四忠臣像”,每天看着画像,继续哭。
    聪明果断,文武双全,虚心纳谏,政治清明的李世民,安一个“爱哭鬼”的名号上去,还真是有一种反差萌。从李世民开始的唐朝便成了一个盛世,唐朝是一个疏朗开放的朝代,没那么多拘谨文气,豪放任性得厉害,光一个李白就能说明很多了。这样一想,说李世民是一个“爱哭鬼”,不如说他是一个性情中人。有伤痛就排解,有泪水就挥洒,够真实。
    不过说回来,爱哭归爱哭,他哭的原因也是很值得我们来探讨的。哭杜如晦、魏征,甚至是哭张公谨,哭的都是忠臣。杜如晦,在当年“玄武门之变”中位居首功,“房谋杜断”的组合自然不是盖的,他辅佐李世民处理朝政,可以说,“贞观之治”也少不了他的一份功劳。魏征,为人刚直的他以“敢于直谏”闻世,李世民视其为镜,言之可以正衣冠。张公谨,也是辅佐李世民的功臣之一,李世民为了在哭他,把辰日不能哭的规定都废除了。总而言之,李世民哭的不仅仅是离人,哭的更是一个个忠臣、谏臣。平日里,这些肱骨之臣上谏如流,而李世民也从谏如流,一向虚心受教的李世民,一下子失去了那么多面“镜子”,不知道有多么的无助,多么悲凉。这泪水中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悲痛,还有好学好问,谦虚谨慎的优良品质。
    而“哭高丽战败”所折射出来的又不仅仅是这些。想当初,李世民晚年,想啃下“高丽”这块硬骨头,本来都快成功了,却因为最后一个小小的战略失误,惨遭失败。他亲自立起祭坛,悼念牺牲的战士,哭声彻彻,令人动容。满地的泪水,倒映出来的,是战败的挫败感,是对战士的感伤,是对错误的直面,对过错的反思。
    而我们,又何尝不是一个个活在当代的“李世民”。我们也有许多的“谏臣”,只不过他们不是我们的手下,而是我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同学、朋友。我们做得不好的时候,他们也会着急地、热心地提出改进建议,督促我们不断改正,不断提升,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只不过与李世民不同的是,我们往往失去了听取意见的耐心,争吵、拒绝成了师生关系、母女父子关系的代名词,有时候,连好友的一个小小建议都会成为闹掰、绝交的导火索。这是多么可悲,对么不正常的现象啊。什么青少年的我们,成长道路可谓曲折蜿蜒,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让我们误入歧途,所以我们所接受到的教育、影响也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对于他人所给予的有帮助的建议,我们应该虚心接受,积极改进,让自己更优秀。古有李世民虚心纳谏,造就“贞观之治”,谁说今就不能有听取意见,获得成功呢?
     再来谈谈面对错误的态度。在如今的社会中,有许多的“玻璃人”,不是说他们高冷,而是说他们的心很容易“碎”。可能是一个失误,也可能是一次失败,会让他们大呼“承受不了”,总想要逃避。可看看李世民,一个小失误,造成了千千万万个生命的离去,身为国君的他又会是怎样的肝肠寸断,凄凄惨惨戚戚。但敢于面对失败,便是他身上的一个闪光点。“一失足成千古恨。”反之,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继续为江山社稷打拼着,奋斗着。而失败之于我们,也可以意味着前进的动力,我们也要有敢于面对挫折的勇气,我们也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失败,接着再奋发图强,从头再来。
    帝王一去不复返,治国精神传千古。学习帝王的治国方法,我们是为了“治自己”,又或是“治社会”,甚至是“治国家”。我相信,只有不断地传承和发扬,才是我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最好尊重。
  • 高中1年级 - 散文
  • 字数:1541 投稿日期:2020-8-10 22:23:45

  • 推荐3星:[悠悠茉莉]2020-8-10 22: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