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妇就在街道不起眼的角落,夏天她撑起一把遮阳伞,冬天它随着凳子挪到向阳背风的一角,长守在那条巷子。膝盖上那一块厚厚的垫布,胳膊上那双蓝布袖套,面前一辆补鞋的手动缝纫车,一个破工具箱,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满头白发松松垮垮的拢在脑后,布满皱纹的脸凝聚着岁月的沧桑。街头行人寥寥,她在茫茫人海中时隐时现,却又一直存在。眼前是一位青年人,他走路总是高一脚低一脚的,刚开始我还以为他是一个瘸子。走近才知道原来是他的鞋子出了问题,紧皱着眉头在寻找着什么?当他看到了那位休闲的老妇,他紧皱的眉头终于松开了,似乎还舒了一口气,他径直地走到老妇身旁,坐了下来。
老妇半闭的眼睛这时张开了,瞬间十分有精神,她利索地拿出了工具,拿起皮鞋看了看,很快就看出了问题。摇动缝纫车用线缝了一圈,可皮鞋很厚,她显得有些吃力。我清楚地看到她的身子总是微微的摇晃着,却又一丝不苟地看着针线在鞋上来回穿梭,最后她把鞋从针上取了下来,倒挂在一块垫子上,放上鞋钉,用力的扭了几下,确信是牢不可破了,才用一块干净的布,把鞋上留下的污渍擦得干干净净的,才递给青年。
那青年不太讲究卫生,站在对面都能闻到一股脚臭味,可老妇始终没有皱一下眉头,只把全部的心思放到了她的工作上。毕了,青年掏了掏裤兜,递给她5块钱,穿上鞋跺了跺脚,满意的走了。
她接过这份劳动成果,脸上是满足的微笑,它是渺小的,她时隐时现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她没有很高的收入,每天干着很脏很累的工作,但是她的劳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及时帮我们修补在途中坏掉的鞋,让我们继续走着自己的路,是如此的平凡,却值得我们尊敬。
我开始反思:过去的那些日子是否忽略了这些隐时现却又一直存在的人?我是否像她们一样不怨生活的残酷与不幸,坚定不移的恪守着自己的立场,学会奉献,学会满足?
每一份职业都是一个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担当着一份责任,她们值得每一个人尊重,她们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