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小记

月亮忧伤 我的月亮永悬不落。
有价值的才是好的。写于11月7日。一篇记录心情的流水账。
  立冬小记
  文/鹿衔
  
  我的前同事结婚了,她很早给我下了请贴。但是因为疫情的缘故,我当时就表态说,北京我现在进不去,应该是不能参加你的婚礼了。大概是因为她2020年就领证的缘故,这场婚礼更像是姗姗来迟的补票。我没随礼,也没有刻意的祝福。离开了北京之后,我选择忘掉这份工作和与之伴随的一切。对于这种简单共事,未来很难有纠葛的人,我也很难产生亲近的情绪。
  在入职那天,我就注册了新的微信。新的微信号像是一个新的开始,也像是一个按钮,可以一键清除我不想看到的事物。我只是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如果不去刻意的回想,那些原本就记忆不深刻的事物,很多细节都变得很模糊。
  离开北京之后,我开始认真练车,不敢跑高速,也只不过是在城区的道路上开一会,半年只开了快三千公里。关于练车这件事,我和阿东一致认为很神奇,不管是自己开车还是坐朋友的车,都会下意识把她年少时的模样和现在反复比对,最终发出惊叹:我们都长大了吗?
  现在的我觉得,如果自己长时间处于一种一成不变的、安逸的生活里,那么大概率这是一个舒适圈。我不太喜欢舒适圈,尤其是在辞职后在家调整的这段时间,考完了语言之后的几个月,我常常会觉得索然无味。懒惰总会让我以为这是安逸、是休息,但其实它更多的是无聊、倦怠和消沉。明明上班时那样迫切的想要一个假期,迫切的想要睡到自然醒,迫切的希望打开微信不会有任何害怕错过的消息。可当这一切都实现的时候,我又惶恐地惊觉自己会不会最终变成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在几年前我刚刚迈入恋爱的时候,那些喜悦与美好,既代表着对另一半的仰慕,也有一种“原来自己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满足感。对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找寻自己人生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如果世界上再也找不到能与自身生命联结的事物,那就是一种莫大的孤独。《寻梦环游记》中说,死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我们始终都在努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希望自己可以创造价值、带来希望。不管是美式“个人英雄主义”,还是人都下意识的喜欢正面角色一样,多年来通过社会和教育的塑造,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依然会潜意识里认为:有价值的才是好的。
  文字是没有生命的,但我觉得它有特殊的气味。我上大学之后断断续续的写了很多文章,偶尔翻看时,文章中描绘的事物总会一瞬间出现在我的大脑里。比如我上学时最喜欢的砂锅粥,冬天放学之后在小推车前买一碗只要六块钱,满是肉丝和青菜,拎回宿舍热腾腾地喝完,只觉得这是冬天里最好的事,我到现在都能想到橙色的灯泡照亮了氤氲的水蒸气,亮着蓝色火苗的炉灶前,摆满了可以随意加入的配料。
  截止到目前,我依然最怀念上大学的那几年。和同学一起唱歌吃饭去轰趴、包饺子、烧烤。和室友旅游、住民宿、看电视到深夜。那种没有烦恼的热闹,好像全世界只剩下了快乐,如今想到时依然觉得美好得不可思议。我大学时并不是努力学习的人,关于努力的细节几乎一点印象都没留下,每每回想起来,都是那时对未来无穷无尽的憧憬。
  我并不觉得是现在过得不好,所以常常怀念过去。只是人生到了不同的阶段,真的很难再重新拥有毫无顾虑的喜悦情绪。国内大形势下,关于年龄的焦虑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加重。我不知道未来再回头看现在的几年,会不会觉得这个年龄是最好的年龄。二十出头的年纪我依然有紧致的皮肤,年轻的面孔,但这个年龄拥有最多的不确定与最多的迷茫。
  可我又觉得这种迷茫与未知非常动人。人的恐惧来源于未知,但希望也是。
  活在当下的每一年,我都想把它比作最好的一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处于任何不同的境遇之下,都是目前最好的选择。生活不算太好,总也不至于太糟,我曾经致力于做一个温暖有力量的人,散播热度、分享快乐。后来我又意识到,不断的散发光热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不光要正视自己,也要正视自己的欲望和内心。既要接纳自己的懒惰,也要接受偶尔的负能量。很多人说中国人总是擅长自我PUA,很难理直气壮的享受生活,总认为安逸即有罪。在种种自我附加的枷锁之下,举步维艰。我也不能免俗,常常把GAP的时光当作自己是在无所事事。但换言之,过度的自省也容易形成内耗,既容易变成小心翼翼揣测别人,又容易战战兢兢成为讨好型人格。
  因为留学办签证是要买学生医保的,我从官网上联络到了一个澳洲保险销售,她问我什么时候有空,拉了一个zoom会议,用五分钟时间帮我买好了两年的保险。不同于国内服务行业一贯以来的客气谦卑,我觉得她身上带着疏离的礼貌。保险买好之后,甚至生怕我多提一个问题,光速退群。作为客户,其实我并不觉得不妥,作为打工人,我甚至羡慕极了这种职场氛围。
  在面对陌生人聊天时,我常常会担忧自己的态度不够谦和,回复总要带着表情包,能回复叠词尽量不说单字,这种听不到语气的交流的确偶尔会显得不够亲近,但有时转念一想,为什么要总是揣测别人的情绪呢?这种文字形式的客气,又或许是变向内卷的另一种形式。
  偶尔觉得生活是存在一点哲学的,探知人与人交往的尺度,找到一种能让自己舒适的形式,大概是需要耗费漫长光阴的。
大学 散文
字数:2007 投稿日期:2022-11-11 17:57:47

推荐3星:[小小瓦多迪]2022-11-11 18: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