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1年级 - 杂文 阅读指导

【梦以千年3】董小宛篇

逸仙中学初一 幕雪

她虽聪慧灵秀,国色天香,却如风中百合,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一缕清香飘于乱世红尘中,久久不散。
说起“秦淮八艳”大家也不一定都知道;说起董小宛,不一定大家都认识。
  董小宛,开始写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样让大家知道她是个多么…痴情?可是痴情过头就是傻了。风雅有才学?可是也还是白白浪费了在了冒襄身上。浪费在了一个可能根本就不爱她的人身上。或许当世乱世,凡是女子都想快点找个可靠的人托付终生,不希望像浮萍一样在乱世漂泊。
  董小宛啊!你可真是难倒我了,你是继鱼玄机之后又一个让我不知该如何看待的女人了,说好的话,那些夸奖的词就算写满一篇文章也可以。说你们悲哀的话,亦是一篇文章。
  说了那么多,给大家介绍一下。董小宛,本名叫董白,字小宛,号青莲女史。名字和字都是由仰慕李白而起。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又称“针神曲圣”,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小宛最令人心折的,是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饶有情致。小宛天性淡泊,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用一小壶芥茶温淘米饭,再佐以一两碟水菜香豉,就是她的一餐。辟疆却喜欢甜食、海味和腊制熏制的食品。小宛为他制作的美食鲜洁可口,花样繁多。她不仅在中间加上适量的食盐和酸梅调味,还采渍初放的有色有香的花蕊,将花汁渗融到香露中。这样制出的花露入口喷鼻,世上少有。其中最鲜美的是秋海棠露。海棠本无香味,而小宛做的秋海棠露独独是露凝香发。酒后,用白瓷杯盛出几十种花露,不要说用口品尝,单那五色浮动,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解酲。
  小宛腌制的咸菜能使黄者如蜡,绿者如翠。各色野菜一经她手都有一种异香绝味。她做的火肉有松柏之味,风鱼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虾如龙须,油鲳如鲟鱼,烘兔酥鸡如饼饵,一匕一脔,妙不可言。
 小宛的长相嘛,更是没的说啊!我看过一句形容她近乎完美的一段话:
 “她虽聪慧灵秀,国色天香,却如风中百合,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一缕清香飘于乱世红尘中,久久不散。
  她虽艳冠群芳,引得无数才子侧目,却如寒冬腊梅,秉性清高独傲,重情有意,苦苦追求后,终与如意郎君长相厮守。
  她虽娇羞弱小,却如一株劲草般坚强,一颗拳拳赤子爱国心,全力助夫婿奔走民族大业。”以上的话都是水色翡翠对她的评价,我觉得除了一个地方错了以外其他全对。就是,她更本没有和冒襄长相厮守!
----------------------------------
 《绿窗偶成》
 病眼看花愁思深,
 幽窗独坐抚瑶琴。
 黄鹂亦似知人意,
 柳外时时弄好音。
-------------------------------------
  说说冒襄和小宛的相遇好了,那是一个秋天,冒襄再次来到南京参加乡试。在好友方密之的介绍下知道了秦淮有个“冷美人”董小宛,在众多青楼女子中别具一格,不料小宛已经离开了秦淮,去往苏州。
  冒襄这次正好又没有考上,他就收拾起了行装,去往苏州。一面游玩,一面打听董小宛的消息。却又得知,董小宛又以回到了秦淮。又赶去拜访,真是很不巧,董小宛又受邀游太湖去了。之后又去过很多次,都是无缘见到佳人。就当冒襄他要离开苏州的前夕,不报希望的又去了一次半塘。嘿,那小子运气真好,这次居然让他给遇见了。那天正是一个深秋的寒夜,董小宛刚刚赴宴而归,微带醉意倚在床头。冒襄打量起董小宛,此时虽有醉意,但是依旧谈吐不凡,对当下时局还颇有见地。冒襄应为怜惜伊人,坐了不到半个时辰就离开了。不过呢,这半个时辰已经让冒襄对董小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二年春天,冒辟疆再到苏州访董小宛,却又听说她陪钱谦益游览西湖去了,而且准备游完西湖再转道黄山观赏奇峰苍松,不知何时方能归来。冒辟疆只好悻悻地回去了。
  转眼又是一年,冒襄往襄阳去探望父亲,途经苏州,又忍不住找小宛去了,这次小宛又陪客人远游黄山去了,冒辟疆失望之极,自叹:“竟是如此无缘!”失望之余,他结识了当地名妓陈圆圆,两人十分投缘,相携游历了苏州的山山水水,冒辟疆离去时还约定初夏返乡时,还来与她同赏虎丘石榴。陈圆圆大家都不陌生吧,就是那个让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那位美女。据说当时陈圆圆曾说过想让冒襄娶她的,可是,冒襄推托,说的是些根本不挨边的理由。
  冒襄到襄阳探望父亲,小住一段时间后即如约来到苏州,这时陈圆圆却已被嘉定伯周奎聘去京都。冒襄那个惆怅啊!怀郁闷的心情,雇了艘小船,沿着半塘散心去了。

----------------------------------
 残柳凋荷绿未沉,
 一池清水澈如心。
 楼前几日无人到,
 满地槐花秋正深。 
----------------------------------

  又是在机缘巧合之下,董小宛又和冒襄见面了。那时正逢小宛母亲新丧。小宛忧伤不已,卧病在床。冒襄宽慰一番,又说起了他去拜访小宛而始终不见其人的经过。小宛看见冒襄,自己的病就像吃了良药一样,好了大半。冒襄几次提出要离开,但都被小宛挽留,谈到深夜冒襄才离开。冒襄还许诺说,乡试一结束,就为小宛赎身。
  后来小宛来到南京,等着冒襄乡试完,一起离开。其实小宛早到了三天,却为露面,怕的就是冒襄考试失利。
  见到冒襄后,她哭诉着,她所乘的船在江上遇到强盗,幸亏船家机敏,将船藏在芦苇中躲了三天才脱险,把乘客都吓得半死。
  乡试揭榜时,冒襄再次落第。
  冒襄带着小宛回苏州赎身,又遇上了麻烦,鸨母开出高价,不愿放小宛离开。冒襄也无能力去筹钱,帮小宛赎身这事就一拖再拖。直到钱谦益偕同柳如是来游苏州。柳如是是董小宛当初卖笑秦淮河时的好姐妹,钱谦益也曾与她有过颇深的交情,他如今虽然免官闲居,但在江南一带名望甚高,经他出面调排,董小宛赎身之事迎刃而解。
  冒家很通情达理,顺利的接受了小宛,小宛也努力的维持着这个家,冒家的全部账目出入全由她经手,她料理的清清楚楚,从不私瞒银两。冒襄那个该死的人,清兵入关南下,冒襄携一家老小逃难,却安排把小宛留在家中,与婢女们一同守家,要不是冒襄父母再三要求带上小宛,冒襄才不愿把小宛带在身边。说什么同甘共苦,根本就是唬人的!小宛到死,也只有一只“比翼”、“连理”四字的那对金钏而已,顶多还有几盆名为“剪桃红”的菊花。我承认他们确实有过神仙眷侣的生活。不过,幸福总是短暂的。

----------------------------------
 满畦寒水稻初黄,
 细鸟归飞集野棠。
 正是好怀秋八九,
 桂花枝下饮清香。 
----------------------------------

  战乱过后,冒家辗转回到劫后的家园,缺米少柴,日子变得十分艰难,多亏董小宛精打细算,才勉强维持着全家的生活。就在这节骨眼上,冒辟疆却病倒了,下痢兼虐疾,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疟疾发作寒热交作,再加上下痢腹痛,冒辟疆几乎没有一刻能得安宁。为照顾他,董小宛把一张破草席摊在床榻边作为自己的卧床,只要丈夫一有响动,马上起身察看,恶寒发颤时,她把丈夫紧紧抱在怀里;发热烦躁时,她又为他揭被擦澡;腹痛则为他揉摩;下痢就为他端盆解带,从没有厌倦神色。经过五个多月的折腾,冒辟疆的病情终于好转,而董小宛已是骨瘦如柴,仿佛也曾大病了一场。
  冒襄又生过两次大病,每一次,都是小宛尽心尽力的照顾着他,一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进,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药煎汤,紧伴枕边照料了六十个昼夜,冒襄热了,小宛就用绢扇帮他扇风,冒襄烦了,小宛就在他身边说些趣闻,给他解闷。
 第二次生病是背上生疽,疼痛难忍,不能仰卧,小宛就夜夜抱着丈夫,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寝,自己则坐着睡了整整一百天。生病的人心情肯定不会好,冒襄第一次生病被折磨得那样,没有力气骂人,这回不同了。冒襄心情不好时,就对小宛打骂,小宛知道只是冒襄心情不好,她忍受了。逢到冒襄心情好了,小宛还要给两句好话给冒襄,让他心情更好些。
  冒襄病愈后,小宛身子骨娇弱,加上经受过战乱的惊吓,食难果腹,又加上接连三次废寝忘食的照顾冒襄,终于病倒了。由于身体亏虚太过严重,请来的多方名医,都无用。
----------------------------------
 小庭如水月明秋,
 天远窗虚人自愁。
 多少深思书不尽,
 要知都在我心头。
----------------------------------

  顺治八年正月,小宛终于可以闭上疲惫的眼睛,好好休息了。冒家一片哀哭。小宛年仅28岁。小宛死后,冒襄曾写《影梅庵忆语》来表达对亡妻的怀念。
  至此,董小宛一生的故事也就完结了。我觉得这次我倒不像是在写文而是在和大家说了一场让人为之动容的故事。
  董小宛,秦淮名伎,一生坎坷。
  • 初中1年级 - 杂文
  • 字数:3355 投稿日期:2009-2-14 12:15:00

  • 推荐3星:[糖果妮]2009-2-14 12: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