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父亲的大洋车
从我刚刚记事的时候起,父亲出门便总是骑着一辆座位前面带着横杠的大洋车。
父亲曾经向我细数大洋车的好处:吃重、省力、结实,听着就让我想起电影里常见到的乡下农民挑担子推独轮车的场面。父亲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过太多穷苦饥贫的日子,打小就下地干活挣工分,自然对结实省力又能吃重的大洋车情有独钟。小时候我试着骑过大洋车,因为座位太高差点跌下车来,那时候总也想不通,车轱辘比电视尺寸还大的自行车有什么好的,笨重又难以上车,总想起抗战片里骑着二八杠打鬼子的土八路,总觉得除了土还是土。
那时候我上小学,总不爱让父亲骑着大洋车送我上学。父亲总想让我坐在他胸前的横杠上,偎在他怀里,我却嫌弃车子太土,坐着屁股硌得慌。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父亲带着我和母亲上街,母亲坐在车座后面,而我坐在父亲胸前,大概也就只有这一次,后来他俩便不曾一同带我上街,倒是经常在我面前争吵。
父亲的大洋车经常丢,我又不愿意让他载我,所以后来便总是见到他一个人骑着大洋车,后座捆着一袋袋菜,拐进租住的院子里,硕大的车轮碾过煤渣路的时候,还有吱吱的声音。
大概是快到五年级的时候,我跟班上一个同学约好下午放学去超市玩。那天晚上父亲就骑着刚买不久的一辆新的大洋车,前一辆丢了大半年,他心疼了很久,咬咬牙又买了一辆,我想那个年代的人对于大洋车都会是有一种执念吧,就像我小时候特别想要的耐克鞋一样,都是物质匮乏的时候最大的奢想。记忆中那次是父亲最后一次骑着大洋车带我,我甚至忘记了当时我坐在后座还是前面的横杠上,我只记得没找到同学出来后却发现车子不见了的慌乱。父亲一手攥着我怕我走丢,一边绕着门口停车的位置,一排排找车子。一边找的时候,父亲还在念叨,不会丢的吧,才进去几分钟……等到天完全黑下来,眼看着门口停着的车子被找了个遍,还是没找到父亲的大洋车,父亲放弃了,带我回家,只是路上轻轻地叹了口气说,应该花几毛钱让人看车的。
后来父亲便没再买大洋车,一来买的人少所以卖的也少价格也贵,二来学校的同事也总是开他玩笑,我也不愿让他载我出门,再者因为没有篮子也不方便他买菜做饭。大洋车走后的日子里,家里的自行车坏了又修,丢了又买,轮子也越变越小,后来买了电动车、摩托车,姐姐结婚还买了小轿车。可我总觉得那些年看着父亲骑着大洋车、后座上绑着一袋袋菜的日子过得那么难忘,就像是我记得自己穿过的每一件衣服都有父亲冻得裂口的手插进冷水洗过的气息一样,就像是我记得吃过的每一碗饭都是父亲用大洋车载着蛇皮口袋驮回来的一样,就像是我记得父亲把所有的肉挑给我而自己只吃青菜喝汤的感觉一样。
我记得那些年最穷最苦的日子里,父亲笑过最多的时候,便是用大洋车载着我放学归来的时候。有时候年纪渐长,我会问自己,如果在不远的以后自己也结婚生子,我会像父亲对他的儿女那样照顾我的孩子吗,我能够像父亲载我那样给他厚实的胸膛吗。
父亲的大洋车丢了很多年,可我心里觉得它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