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在冬至这一天,家家吃饺子,这个习俗的起源和我们的祖先的智慧息息相关,它凝聚着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味道。
相传,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来历于医圣张仲景。相传张仲景在寒冬腊月时发现了一种疾病,主要是因为吃了不洁净的食物或喝了不暖和的水所引发的,他给这些病人做了一种汤叫祛寒娇耳汤,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中熬煮,等药膳熬好后张仲景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再用面包成一个个像耳朵的“娇耳”,煮熟后分给病人。这些病人吃了后,喝了几天祛寒汤后竟然痊愈了。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医圣,在冬至这天吃饺子,以此来表达对张仲景的感激之情。这就是冬至吃饺子的习俗的来历。
冬至这一天,我们全家都没坐在桌旁,一起包饺子吃。
妈妈把刚买来的牛肉放在菜板上,用两把刀在上面“咚咚咚”地剁着,牛肉被剁得稀烂,再翻个面儿,继续剁。妹妹和我洗着香菇,双手用力搓着它的表面。令我心中舒适而又温暖。我们洗完了香菇,便把它们丢进了一只盛满了水的碗里,它们立刻便如小船般浮在了水面上,然后再沉下去,十分呆萌可爱,宛如一只只刚刚学会的捕食的小鸭子们。妈妈剁好了肉,把它们放到了盘子里。爸食拿起几根生的玉米棒,竖立着用刀切下一排排的玉米粒,顺畅十分行云流水。
备料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包饺子了。
我把饺子皮平放在左手掌心上,用右手沾上些许水,滑冰似的在圆圆的饺子皮儿四周抹了一圈,便用筷子夹上一些肉和其他配料放在饺子皮中央,再捏住饺子皮的中间提起来,用两只手指捏住,然后把其中半面的饺皮儿一点一点的折起来,如同百褶裙般叠在一起,但最后的成品却不太好看,饺子看上去没精打采的,不挺立,好像很快就要轰然倒地。古人云:“失败乃成功之母。”不一会儿,我的手也便轻巧灵活,在饺子皮上上下下翻动着,宛如一只轻巧的飞燕,在饺子皮儿上下翻来覆去,放的肉看起来多,但实则包起来却十分恰到好处,纹路也是十分整齐,像海上的波浪般,放在了包了保鲜膜的桌面上。
没过一会儿,桌面上就摆满了饺子。我们把饺子们装进盘子里,一盘盘饺子,宛如一个个整装待发的将士,威武的肃立在桌面上。妈妈负责把他们放在冰箱里,留下一盘给我们蒸饺子吃。伴随着蒸锅冒出袅袅青烟,盘饺子也蒸好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吃完了饺子,个个都心满意足。
总之,家乡的习俗——冬至吃饺子,是我心中最珍贵的传统之一。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我会一直珍视这个习俗,让它在我心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