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3年级 - 记叙文 - 写景 阅读指导

大洋楼

石狮二小 何宇晖

专辑:福建闽南·同学少年

……“把‘日’换成‘目’,使“明”中有了眼睛,也就是提醒后代子孙家和万事兴,才有福有禄,但有福有禄后,不能让财富蒙蔽了眼睛。”……
    总评:作者的这一篇类似游记的文章写的真不错!语言凝练、流畅,显示了良好的写作功底,很难得的是作者在行文中并没有完全局限在游玩了哪些地方有什么景物,而是重点写了自己感受最深的见闻,这是很值得大家学习的。从整体来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一些主要的景点着墨不少,全文显得材料充实、不空洞,使读者如睹其景。
    这个大洋楼(六也亭)我去过,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还真的不容易。建议转为精品。
                                              点评人:我是雨欣
 
    从前,有个人名叫杨邦峻,他从小家境贫穷,只能靠种地和赶驴子驮货赚钱。
    后来,他到吕宋(岛)去谋生,也就是今天的菲律宾,传说他在那里救了一个乞丐,乞丐很感激他,就告诉他:“在夏天的时候,烟叶大丰收,有很多人的烟叶都卖不出去,价格很便宜,但到了冬天,价格就很贵,你可以去做倒卖的生意啊”。于是,杨邦峻就到处借钱买烟叶,而到了冬天就全部卖掉,后来他用赚到的钱开了一家烟草公司,成了有名的大富翁。
    杨邦峻当上了大老板后,1929年回到石狮的官聘村,在那里建了一个大洋楼,这楼建筑面积有两万平方米,周围有六个角,所以也叫“六也亭”。
    今天下午,我、吴昕翰、江达、江华和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小妹妹一起参观了“六也亭”。 (以故事来开篇不但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而且道出了“六也亭”的由来等概况,这样的开篇方式能把“六也亭”的历史一下展现出来,很容易吸引读者眼球。好!)
                一、六也亭
    六也亭虽然只有三层,但高大雄伟,由左右两个观察楼和中间的主楼组成,观察楼像是童话世界里的城堡,主楼高耸挺拔,最上面是个大“皇冠”,是个中西合璧的建筑群;楼与楼之间都是回廊,四通八达,底层相连的地方还有天井,在回廊里左拐右拐后,却是别有洞天;楼体上还雕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纹,每个走廊的直柱形状都不一样,有的是菱形的花瓶,有的是圆圆的大肚子花瓶,有的花瓶上还雕刻着龙和凤,栩栩如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寥寥数笔,便把“六也亭”的特点和主要景致展现无遗。)
    虽然天气很热,但走进六也亭,却很凉爽,在中间的天井旁边有棵不知道名字的树,枝干上结满了一个个小环,就像是墨鱼的触角,更让人惊奇的是叶子上有红和绿两种颜色,红的像火,绿的绿得快要变黑了,在红绿相间的叶子中间点缀着的一簇簇小红花,给这个天井增添了喜庆。(作者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另辟蹊径、融情于景,天井旁边一棵“不知道名字的树”在作者的笔端下透射出了“六也亭”特有的韵味。)
    六也亭一共有107个房间,在(大洋楼的)最前边还有一排用红砖砌的墙、用琉璃瓦做屋顶的房子,虽然房子里的房间已经破败不堪,但还可以看到窗户上雕刻细致的花纹。出来时,爸爸转身叫住我和吴昕翰,然后用手摸着一个门边,问我们这可以叫什么,我们两个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出来,最后爸爸笑着说:“这叫触摸历史对不对?”。(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选材,这里“爸爸”的一句“触摸历史”很有意境,增添了“六也楼”的魅力!
                二、对联
    在六也亭里,每个门刻有对联。在二楼有一副对联的上联是“仁德大隆吉庆长久”,下联是“和气所舍福禄光明”,但仔细一看,那里的“明”字把“日”字旁写成了“目”。
    大家可别认为,那是写对联的人写错,其实“明”字是有意写“错”的,我爸爸说那有深刻的含义:“把‘日’换成‘目’,使“明”中有了眼睛,也就是提醒后代子孙家和万事兴,才有福有禄,但有福有禄后,不能让财富蒙蔽了眼睛。”(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意思,其实是件很难的事情,但作者却通过引用“爸爸”的介绍,让人感受到“六也亭”不仅仅是外表的雄伟壮观,而且也蕴藏着传统的文化魅力。)
                三、打水
    在六也亭正门的前面,有一口古井,井很大,我们四个同学牵起手来都围不过来,井很深,井水清澈透凉。爸爸说,这井是当时六也亭里住的人打水用的。可想而知,以前六也亭里住的人特别多 (语句虽然简单,但形容古井之大却很形象、直观。)
    看到有个伯伯在那里打水洗菜,我们便好奇地提起那个小塑料桶
一个个轮流着玩起了打水。别看那桶的绳子在大人手里翻抖两下就可以轻松地提上来满满的一桶水,但绳子到了我们手里就好像不听使唤了,我们先抓紧绳子,把桶往井里一丢,然后左摆右甩绳子,可是水桶一接触到水面就是不翻转过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提上来的还不到半桶水。 (如此天真而具体的描写,只有拥有水晶般纯洁心灵的孩子,才会拥有。“六也亭”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群孩子的天真,而充满了生气。)
    品尝着这古井里的水,感觉有些甜甜的,爸爸在一旁说:“这也是在品尝历史”。 (童趣盎然,简约而不简单!)            
   
  • 小学3年级 - 记叙文 - 写景
  • 字数:1833 投稿日期:2009-5-31 14: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