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5年级 - 记叙文 - 写景 阅读指导

常熟,我的故乡系列习作(6)——“情系沙家浜,共走红色路”流水实录(1)

http://www.sjbtour.cn/ 小颖子

专辑: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

走进沙家浜,你会觉得真的像一幕剧,一幕情节跌宕起伏的剧:有时候热烈奔放,壮怀激荡;有时候含蓄委婉,情谊深长;有时候清新淡雅,野趣盎然走进沙家浜,就走进了革命战争与和平时期交融的年代,走进了如诉如泣如诗如画的超凡境界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
    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
    当年令郭建光心驰神往,为此誓言“祖国的好河山寸土不让,岂容日寇逞凶猛”,的沙家浜如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走进沙家浜,你会觉得真的像一幕剧,一幕情节跌宕起伏的剧:有时候热烈奔放,壮怀激荡;有时候含蓄委婉,情谊深长;有时候清新淡雅,野趣盎然。走进沙家浜,就走进了革命战争与和平时期交融的年代,走进了如诉如泣、如诗如画的超凡境界。
                                                     ——题记
 
     五月四日,我和妈妈来到了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
     我们在景区车站下了车,刚下车,我便看见了阳阳澄湖,湖岸边芦苇挤挤挨挨。在一位车夫的热情地招呼下,我们坐上了他的车。三轮摩托开动了,我趴在窗口看风景,通往景区的公路边到处是水面,处处是芦苇。我不禁赞叹道:“呀,好爽!”突然,三轮摩托停了下来,我转身一看,呵,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到了。我和妈妈下了车,一个绚烂多彩的迎客屏正欢迎着我们,屏上布满了鲜花,像三条横着的“彩带”第一条是红色的,第二条是粉色的,第三条是黄色的。第一条红色的鲜花里缀了“情系沙家浜,共走红色路。”这几个大字。第二条粉色的鲜花里镶了“沙家浜欢迎您。”迎客屏的下面是一个大花坛,大花坛里面红花绿叶相映,在大花坛的正中央,有一块不规则的石碑,上面刻有几个金光闪闪的字:“全国爱国主义示范基地”。
    接着,我和妈妈来到景区门口,亮出园林卡,真正进入了芦苇荡景区公园。刚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花坛,花坛的正中有一块锥形的石碑,石碑上面刻有“芦苇荡”三个鲜红的古体大字。花坛后面有一个巨大的影壁,影壁上有七十多岁的叶飞题的词,影壁的左右两边都刻有关于沙家浜抗日斗争的图案。
    我和妈妈又转身来到了东进桥,“东进桥全长39米,是为纪念新四军6团在1939年东进抗日而建的;桥面宽7.7米,系为纪念‘七七’芦沟桥事变而设计” 妈妈慷慨地说。我又数了数大桥的石刻,一共有34块,每块石刻上都刻有白云、芦苇、茶馆、小舟等,点明了当年新四军战士在这里开展游击战士的特定环境。
   “小颖子,快来看,鸬鹚哟!”妈妈朝我喊道。我一看,哟,真的是鸬鹚,以前我只在卡片上见过,今天是我第一次看到真鸬鹚。这样的碧水,这样的青苇,再加上小船、渔人、鸬鹚,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水乡画。
   
    跨过东进桥,便来到了瞻仰广场,瞻仰广场是革命传统教育区的主体工程哟!广场南侧有一亭,叫“沙家浜”,亭高6.6米,这是叶飞将军在1990年5月战地重游视察沙家浜时的亲笔题词。在沙家浜亭对面有两大影壁,分别题词“芦荡火种”和“鱼水情深”。
    瞻仰广场过道两旁有18根形态各异的自然石,象征着18个新四军伤病员,广场正中“军民鱼水情”主体群雕,高8米,重60吨,由创作毛泽东纪念堂毛主席座像的著名雕塑家叶毓山创作。
    为什么东进桥栏杆上石刻共有34块,为什么瞻仰广场的柱石共有18根?这里面还有一层含义。因为当年在芦苇荡养伤的36个新四军伤员中,有34人是闽东地区的老红军,这支工农红军是在1934年诞生的,而在京剧《沙家浜》舞台形象中由于受场景的限制,36名伤员减半成了18名。
                    (待续未完)
  • 小学5年级 - 记叙文 - 写景
  • 字数:1964 投稿日期:2005-5-5 18: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