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吟小阕: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不清楚何时喜欢起天性洒脱的苏东坡,不知何时爱上林清玄那平和、纯善的心,也不知何时能达到清静空无慧能大师的境界。却知道自己在寻一剂清欢。
人间有味,寻无觅处
平躺在河滩边的草坪上,鼻尖嗅到青草的丰盈。用手抚摸略带锋芒的青草,任草间的露珠划过额头。久违的曙光划过夏日的宁静,穿过林间,暂留眉梢。我不忍打破晨曦美好、静谧的美景,缓缓张开双臂,欲拥抱美好。此时,汽车的一声长鸣将我惊醒。喧嚣,嘈杂的城市光景又将开启。
这个社会,这个城市,这个学校给予我的不是浓浓的人文关怀,而是永无止境的浮躁。
作为一名未有社会体验的高中生来说,我只能蜷缩在家中通过方寸大小的手机来了解大千世界的冰山一角。也许我深信“虽一片绿叶,我已知青山”的道理。互联网,这个社会的缩影,让我明白了这个庞大的社会体系实际是空洞的,虚伪的,富营养化的。每日的新闻头条、热搜并不是满满的的正能量,而是各种淫秽事件、粗俗的搞笑段子或明星的八卦。这股风气在社会传开。社会在进步,而人们的娱乐方式在退步,逐渐趋向于低俗。我嗅到了各色各样的低俗的商业投机的味道。制造者,传播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已无法“自清”,他们为了吸引眼球,为了点击量,制造了各种炒作的噱头。
我很恐惧。我担心,未出社会,心灵就被污染,被蒙上一层灰灰的阴影。
我想撒腿逃离,却知,为徒劳。我还在城市的笼罩下。
曾经,我与一些友人在看纪录片((穹顶之下))时,大声嘲笑过那些经济领军,雾霾严重的发达省市。可,我身旁的友人却神情凝重。他说:“别看现在我们江西未有严重的雾霾,迟早有一天,它会汹汹袭来。”的确!对于一个无沿海优势,无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的渴求发展的中部老革命区来说,环境污染态势的加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可厚非的。而对于一个个急需发展的城市来说,环境污染已成常态。
这才有“隆”的炸山声,这才有青松“噗通”的倒地声,这才有黄土飞扬,滚滚的开发片区。一辆辆运满沙土的蓝皮卡车在笔直的柏油马路上扬长而去,残留下形态不一的泥泞块。弥留下漫天的令人窒息的扬尘与发动机炙热的躁动。道路两旁行道树青翠的绿叶不幸的沾染上厚厚的灰尘,与城市的人们一道呼吸着污浊的空气。
夜幕缓缓降临,城市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城市处处繁弦急管,红灯绿酒。发聋振聩的快节奏的音乐声在街道、广场上一次次回荡。街道上的行人按着快节奏,踏着快节拍,匆匆离去。重口味,重调剂的菜品在餐馆横行,成为大众新宠,成为舌尖的刺激。
我体会到城市躁动的味道,又欲撒腿逃离,却知,为徒劳,还有小小的学校。
我坐在实验班教室的座位上,每日吸收着宛如潮水似的新授,每夜继晷焚膏。为应付的大小小的考试,为提高成绩,为实现所谓的人生价值,为不被其他班的学生超过。我开始刷题,我的内心被盲目、恐惧所束缚、所绑架、所扭曲。导致甚至有时我坐在考场上,恐惧感从深渊爬起,直逼内心。
我迷失了,迷失在茫茫的题海中;我身陷了,身陷在冷冷的囹圄中。
一晚,我哭了。我只能躲在厕所小声的抽泣,我不能嚎啕大哭。这种哭法早已不属于一个十七岁的男子,早已不属于一个外表刚强、成熟的男子。泪水划过脸颊,少许流入嘴中,是苦涩的味道。
世间各种各样的味道,未寻到我所需。
我决定逃离。不!逃避!
于一日清晨,我擦拭眼角的余温,乘着火车,踏上逃亡之路。
是清欢,涤洗心魂
父亲早早的就察觉到我浮躁的气息,于是托一位朋友将我送进一座偏僻的寺庙。
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次日清晨,我背着书包踏进林间。从远远的地方,一股凉风徐徐吹来,风中夹着肃穆的古钟声。凉风吹过密密的竹林,发出清脆、悠扬的“莎莎”声。抬头望见一片青翠的竹林,一种“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感觉油然而生。在此,我似乎经过了一场心灵的沐浴。
跟随着低沉的古钟声,我来到了寺庙门口。眼前的寺庙与电视荧屏上的大相庭径——没有庄严的石狮一本正经的端立在大门两边,没有冗长的石梯直达大殿,也没有一座金灿灿的大佛坐在大殿。却有一棵苍劲的古松神扎在大殿前的院子内,却有络绎不绝的香客来来往往。
一位禅师引我进禅房。我将行李放下,跟随着禅师了解了大体的规矩。
夜晚,清冷的月芒斜落在窗前的木桌上,将木桌的影子拉长。我平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草丛中的虫鸣或轻风掠过,吹动落叶的声音。能在这个万籁俱寂的地方梦寐,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奢侈,而对于如今的我来说,这是一种最简单、愉悦的幸福。
清晨,我被低沉的钟声催醒,迅速洗漱好,来到偏殿,捧好书,开始晨读。如往常不一样,早起的我少了一股倦意,多了一份心然。几声鸟鸣,几米阳光,几分舒畅。晨读后,饥肠辘辘的我在食堂遇到了院内八十多岁的老僧。我忘记了饥饿,滔滔不绝的询问了老僧许多问题。最后,我问道:“您知道何为‘清欢’吗?要如何达成呢?”老僧笑了笑,说:“等你离开时,便知道了。”话毕,老僧收好碗,信步离开了。
而后,我跟随禅师去了解了古代高僧的著作与生平。在这个容不下一个安静书桌的世界,没人会对这些感兴趣。而今,我在这个安静的小禅房内,能够放下心中的所有念想,会心的读次书。也于此,我也认识了心境空灵的慧能大师。午觉后,我又跟随着禅师来到后院的菜园,在蝉鸣中再次体验了播种、施肥、浇水的乐趣。
而后两周的生活也是周而复始。
两周的禅院生活体验转瞬即逝。离别的那日清晨,我与老僧再次与食堂相遇。厨师和尚为了给我践行,特地在粥内加了两朵新鲜的香菇。厨师和尚把两碗香菇葱花粥分别放在我与老僧面前。
老僧说:“人生就像一碗清粥——清清白白,短细的葱花像生活的琐事,粥内的香菇则为生活中美好的事。当你用调羹喝粥时,三种食材一并入嘴,你只需静下心,细细咀嚼。当你体会到三种食材之味交织在一起,必不可少时,会不禁勾起你对往事的回忆,在那时你会体会到‘清欢’的味道。”
我用调羹均匀地盛了一勺,伸进嘴中,细细咀嚼。一瞬间,遥远的记忆排山倒海般接踵而来。那人,那事,那情,那景全部涌入脑海,琐碎烟火的日子里,那些欢愉,一点一滴,排着队牵着手,蹦跳而来。
我明白了人在世间各种烦恼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做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地,守住自己的小天地,就能寻到简单的清欢。而我在禅院生活的日子里,阅读是心灵的清欢,劳作是肉体的清欢。
我抬起头与老僧对视,老僧笑道:“你明白了!”
END
来尝清欢之味,在纷扰的世界不再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