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诸葛亮这个名字已经不陌生,因为他的英雄事迹到现在都广为流传。
诸葛亮原本是隆中人,虽然亲自在田中耕地,但是他心中(也)有远大的抱负,想辅佐一位有道明君。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临沂市沂南县)人。
诸葛亮三岁丧母,五岁丧父,由叔叔诸葛玄抚养。15岁时,诸葛玄被袁术任为豫章太守,诸葛亮随叔叔到任,后又随之(上)投奔刘表。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故,诸葛亮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因此有了著名(的)的"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后刘备根据其策略联合孙权共抗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益两地,建立蜀汉政权。曹丕废汉献帝自己称帝建立魏国后,诸葛亮劝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他任(臣)丞相。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继位,他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并主理政事。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诸葛亮曾五次出兵伐魏,争夺中原。建兴十二年,与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懿相据于渭南,因积劳成疾死于五丈原的军中,遗体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有些人言孔明不具有将略之才,那么试问一下,孔明没有军事才能,如何助刘备入川,如何北伐中原?还有甚者居然批评《出师表》是垃圾。首先《出师表》中文字慷慨激昂,激励后辈子孙,其次它反映了当时蜀中人们的思想,假如说它是封建时期的垃圾,这只能说现在与当时时代不同,人们的思想也不同,因此我们要评价事物时,主要考虑的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期望。诸葛亮当时提出北伐中原,与人们统一中国的思想相符合,因此孔明的行动深受人们表扬。因此,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要从不同角度正确分析,不能就一些错误而全面否决他在当时的领导才能。曹操不是曾经大败于赤壁,大败于汉中吗?但人们还是认为他是乱世之英杰。那人们也不能为孔明的一点错误而说他不足以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