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品贾宝玉
灼灼
怪不得有人喜欢璞玉,那种玉最接近石头,最回归自然,最让你看的顺眼,可以嵌在寂青的石墙里,顶住千年的风霜。
南京是个好地方,六朝粉都。它繁华的时候,护城河上都会积起厚厚的三指铅粉;它落寞的时候,斑驳城墙,映然千里冷月珊阑。
我看《红楼梦》的时候,就一直在想,为什么曹雪芹会曾今为它取名为《石头记》?《红楼梦》一番景态万千,风光旖旎,为什么要去石头这个名字?
南京有很多名字,比别的城市多出许多许多。记得每次都是很烦恼一个挨着一个的背它,金陵、建业、建康、秣陵、白下、江宁、应天……每次背起来都很苦恼,太多了,记都记不全。石头城只是其中的一个,可以说,不怎么辉煌的一个!
它的名字由来,应是出自刘禹锡的那首著名的诗中: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每每此时,我就会按卷苦思,细细琢磨,慢慢以自己的方式推测石头记这三个极有分量的字。
南京的钟灵毓秀、风华绝代,用石头这两字还是觉得有些折辱。叫《金陵记》、《江宁记》也不觉得有什麽不妥啊?
翻来覆去品味,推敲推敲 ,终于又有了自己一番薄解。
倘大的一个荣国府,原就是一个金陵的缩影。女墙石头,寂寞冷月,是浮华背后的沧桑。这就是为什么刘禹锡看着这座辉煌的城市,吟出那番凄清的沉思!
石头两字,太过于形象了!
石头,《红楼梦》说的不就是那块石头,好的石头被我们称作了美玉,捧在心里珍惜,可说到底还是块石头,顽劣的、不堪的,偶尔就这么抓住了人的眼睛。
贾宝玉,还是假宝玉?
我曾今沉思,现在看来,殊途同归。文里说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贾宝玉身上还是多了一点胭脂粉气,就像这座金陵城一样,浮华透了。所以也不招人喜欢,至少我记住了他的林妹妹,宝姐姐,凤丫头,探丫头,独独每次把他这头号男主人公忘在了脑后。这次,在研究石头时,才想着这么个纨绔公子哥。
也不是说,我不喜欢贾宝玉。他聪明、直爽、真情、实心、可爱、专情,人也长风姿硕美、粉雕玉琢,放到现在这世道上,一个标准讨人喜欢的小正太。在《红楼梦》里他也讨得了无数人欢心,谁不围着他打转,用宠爱、用溺爱、用真情,把他包围得牢牢的。
他身上,便就占满了玫瑰露、茯苓糕,甜甜的,是块宝玉,但最后让我腻歪了,感觉反胃,感觉如鲠在喉的不舒服。
怪不得有人喜欢璞玉,那种玉最接近石头,最回归自然,最让你看的顺眼,可以嵌在寂青的石墙里,顶住千年的风霜。
显然宝玉是不行的,他被宠坏了,被彻底毁了。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疯疯癫癫,若狂若不狂。折杀了别人,也自伤三分。
后来,宝玉和宝钗大婚,一场浮华云烟的梦,才是做醒了。他乘着夜色,踏入孤清竹影冷月风飘的潇湘馆,他的话是对林黛玉说的,也是对他自己说的。
他说了什么,不必计较。他只是发现了,那块玉还是石头。可以挺着脊骨,穿梭千百个轮回,还可以衣袂飘扬,如止如飞。
看到后来,宝玉披着蓑衣,在船上拜了三拜,然后大笑拂衣去,我是高兴的。这个男人终于还是个男人,这块宝玉,还是那块石头。
以前看武侠小说的时候,总觉得有一个人穿着长衫青衣,宽大的衣袂飞扬飘荡,猎猎作响,凭冯御风,遗世独立的样子,真是帅呆了。
现在想一想,那其实是一种石头情节。
被人捧在手里是长不大的,但石头它不是。
金陵城外,厚实的女墙,细缝里满处的青苔,淡米色的小花,那才是一种真实的色彩。
贾宝玉、假宝玉,看透了那些繁华脂粉,我忽然是有些喜欢他的。他身体天生带着逆骨,反叛周围的一切,却又深陷其中。这是一种激烈的矛盾,真与假交相,痛苦挣扎中迸发出的美的火花,绽放在这座古城之上。
石头,实在是随处可见。美丽如画的雨花石;玲珑剔透的翡翠玉;粉嫩可爱的芙蓉玉;高贵典雅的羊脂玉……被这些迷花了眼睛的我们,谁还会把一块青石碎石捡了,放在身边,珍藏一万年呢?
曹雪芹写了贾宝玉这块石头,被我们镌刻在心中;转过身,谁在看我们这些,滚在红尘里的不像石头的石头?
高中2年级 - 读后感字数:1609 投稿日期:2009-2-28 11:03:00
推荐3星:[LCQI123]2009-2-28 11: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