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6年级 - 读后感 阅读指导

对待痛苦的风度

顾凫笙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读《青铜葵花》有感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题记
  《青铜葵花》,仅仅是名字,也散发着质朴的乡村气息。为何偏偏是青铜,毫不夺目,色泽深沉的青铜。可就是这不一样的“青铜葵花”,让我对痛苦有了风度。
  其实,这篇小说里的青铜、葵花是两个纯真的儿童,因为特殊的机遇和奇妙的缘分而走到了一起,成为了兄妹。明明上天已经非常不公平了:葵花是个可爱的女孩,她母亲逝世的早,八岁时父亲又去世了,一个人孤苦伶仃;青铜本应是个正常的少年,可三岁时因一场意外成了哑巴,此后便遭受他人的讥讽嘲笑。本来以为他们之间已经可以友好的相处生活了,可谁知上天却不放过他们,蝗灾、水灾、饥荒、奶奶重病的各种苦难无时无刻不困扰着他们。这两个孩子,让人心疼,他们所经历的灾难是无情的,可换个角度想,它们又是人生的良师。
  对于痛苦,必须敢于正视,痛苦是人最好的老师。痛苦和欢乐是姐妹,可世人却总是喜迎欢乐,憎恨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难道痛苦就不值得赞颂了吗?他们谁能明白,只有在苦难中才会清楚的认识自我。有句名言说得好:患难共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感激苦难呢?对痛苦多一分风度,你也许就会发现,此时的痛苦还夹杂着一丝甘甜。
  遥想当年的司马迁,尽管被施酷刑入狱,但还是忍辱负重,将所有精力花在写《史记》上,《史记》几乎成了他的精神支柱。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想,这些对于司马迁的打击和苦难,也并非不是好事,如果没有那汉武帝的狠毒与残酷的宫廷刑法,司马迁会不会化悲愤为动力,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撰写《史记》?虽然说的是有些冷漠的话,可是却也不无道理。也正是这场牢狱之灾,让他悟出了一个真理:“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是痛苦告诉他一生无法忘记的启迪。
  对待痛苦,要有风度,痛苦就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虽说苦难是苦的,可它未必不是甜的,只有对待痛苦有风度的人,才能真正品尝到痛苦之后的欢乐。
  
  
  • 小学6年级 - 读后感
  • 字数:829 投稿日期:2017-2-10 9:51:00

  • 推荐3星:[ROOT]2017-2-11 0: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