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2年级 - 散文 阅读指导

千年的喟叹

蚌埠铁路中学高二 橘徕服兮

千年的流转洗去了脂粉铅华,历史的长河冲刷着粉墙黛瓦,岁月的黄沙模糊了火树银花,沧桑的时光斑驳了盛衰变化。
  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题记
  
  千年的流转洗去了脂粉铅华,历史的长河冲刷着粉墙黛瓦,岁月的黄沙模糊了火树银花,沧桑的时光斑驳了盛衰变化。
  曾几何时,政通人和的民生光景傲世独立,令人引以为豪。从遥远殷商的耕织劳作,青铜辉煌;到悠悠大汉的封狼居胥,大千锦亮。从盛唐时期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到繁华北宋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中华民族在一片广厦高筑,四海升平中笑看江山如画,尽享映日繁华。
  曾几何时,炳炳烺烺的文学之美百花齐放,令人拍案叫绝。我们醉心于清雅诗经,徜徉于浪漫楚辞,沉浸于绮丽汉赋,着迷于恢宏唐诗,倾心于婉约宋词,陶醉于明清小说。中华文化之文学瑰宝在墨香温存的一笔一划里历久弥新,流传千古。
  可后来,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曾经的张扬与辉煌俱往矣。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撬开了国门,西学东渐给中华文化带来了重重一击。甚至在那样一个迷茫的年代里,还有些人将国家民族的不幸遭遇归根于我们的中华文化。他们全盘地批判,彻底地抛弃,厚今薄古,重西轻东,中华文化曾经的炽热,在一盆盆冷水的侵袭下,逐渐变得苍凉熹微。
  即使到了今天,民族危机已然远去,可生活中依旧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阻碍文化继承者。是的,置身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无法阻止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无法避免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冲击,文化交流早已成为发展的必然。然而悲剧的是,西方的文化潮流太过急进,使许多新一代的中国人还没有来得及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就匆匆加入了所谓的“文化交流”的大军。近几年来,西方节日在中国受到热烈欢迎,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这些西方节日临近的时候,我们身边有着浓厚的节日气氛。然而,在我们自己的小年夜、中元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时,却是冷冷清清,鲜少有人挂念。
  面对传统文化遭到冷遇的现状,我想,我们是时候做些什么了。
  我的书架上屹立着古老而真实的中华文化,明刻本,线装书,略有残损却饱含岁月的纸张,无一不氤氲着浓厚的历史气息。那是发黄的记忆,也是永久的瑰宝。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只要捧起这些凝聚着沧桑的书卷,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
  其实,放眼古今,中华文化虽遭受过内忧与外患,但它依旧贯穿着朝代的更迭兴替,它命运跌宕却生机勃勃,备历险夷而绵延不绝,饱经风霜仍万古长青。归根结底,在于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生命力。或许积淀与沉浮已让它打上了历史的印记,可它内在的灵魂却能够伴着岁月更新流淌,那无与伦比的延续性使之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世代流传并发展至今的文化。或许几千年的阅历已让它成为一名“老朽”,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在它的内心深处,存在着值得我们思忖细品的余韵,拥有着值得我们万世传承的真谛。
  焦灼而后会心,冥思而后豁然,苍老而后年轻;所谓慎思之,明辨之,传承之,笃行之,唯中华之文化也。
  • 高中2年级 - 散文
  • 字数:1149 投稿日期:2016-4-30 0:44:00

  • 推荐3星:[风S逝]2016-7-15 21: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