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回村种地结“苦果”
研究生回村种地结“苦果”
在河北的一个小村里,苗卫芳躺在床上已彻夜未眠。作为研究生的他,在毕业后始终找不到一份理想的“铁饭碗”工作,只能回村种地。但在村民异样的目光和言论之下,一家人的生活压力山大,最终,父亲苗风山选择服毒自杀。如今,作为村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苗卫芳又该何去何从?
研究生回村种地为何结出“苦果”?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苗卫芳本人便是结出“苦果”的一颗“种子”。在这个就业压力巨大的社会上,在这个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历史时期,苗卫芳没有正确的择业态度,非理想的“铁饭碗”不选,最后只能在大浪淘沙的社会竞争中自我淘汰。殊不知有多少人是从基层做起最终功成名就;有多少人为生计搁浅梦想却依旧等待时机?在文凭满天飞的时代,要一个研究生如何“一步登天”?如果他能低下头颅,暂时放下梦想,在钢筋混凝土里打拼不是比在田地里耕作更容易找到“金子”吗?
其次,父亲苗风山可算是“苦果”扎根生长的“土壤”。且不说父亲并未站在儿子的角度上为儿子着想,并未考虑过自己从歧视中解脱后儿子将何去何从。单是父亲对此事的态度与反应,便可折射出父亲对职业的不平等看法。研究生就不能回村种田吗?种田就一定没出息吗?某名牌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养起了猪,结果他创立的土猪壹号的品牌创下了惊人的业绩。我想,在他成功前也一定渡过一段黑暗岁月,正如苗卫芳经历着的日子,凭什么就认定苗卫芳不会像他一样成功?再者,便是父亲的心理素质不过硬,若是他能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他也不至于毫无抵抗力,被言论的毒药毒死。
最后,村民的言论提供了“苦果”发育所需的“养分”。抛开他们腐朽保守的职业歧视不谈,作为同村的亲人、朋友,也许是看着苗卫芳长大成人、考入研究生的,如今见他落魄至此,做长辈的不给予关爱与指引,做朋友的不给予关心与慰问,作为陌生人的我尚感心寒,同村之人何以冷漠至此?将他作为“反面教材”又是于心何忍?
“苦果”既已酿成,经验就该收获。我们应完善毕业生就业机制体制,加强就业指导;改善社会风气,让不平等的观念消失;提高公民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削平言论攻击的棱角。愿这“苦果”早日落地,化作养分,以培育更多甜蜜的果实。
高中2年级 - 杂文字数:896 投稿日期:2016-3-20 16:19:00
推荐3星:[王佳沂]2016-3-20 18: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