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3年级 - 议论文 阅读指导

感恩,我们心中阳光闪动

YAOYIVS

感恩之心在传递与互动中,才会生生不息……
  感恩,我们心中阳光闪动
  ◆王鹏 孙攀
  据四川省民政厅近日透露说,根据初步统计,日前地震孤儿和暂时与父母离散的儿童已有4000多名。这些孤儿的未来将会怎样,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加入“爱心助学”、“爱心助孤”的队伍,全民慈善的理念正逐渐得到大众的认同,各种慈善义举风起云涌,从企业到普通平民,慈善的队伍日益庞大,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帮助那些困难中的人们,慈善已成为了现代人社会责任的一种回归。他们点燃起一盏盏希望的烛火,照亮一个个苦难少年的心灵。
  在很多人看来,受助者心怀感恩,是对资助者最大的安慰。在这种心理期许之下,受助者向资助者表达谢意,是合情合理的。然而,还有很多人想得比我们更加长远。前些日子看到一则报道,介绍黑龙江兰西县38位家境贫寒的高中生,两年来受到哈铁国旅集团叔叔阿姨们“一对一”的资助,得以继续学业。尽管孩子们盼望与资助他们完成学业的好心人见面,但和为了避免给孩子们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哈铁国旅人选择了“见面不如鸿雁”。他们在信中鼓励孩子们安心读书,把对某个人的感激化为对全社会的关爱。这份特殊的情怀令人心生敬仰!
  同样,地震中痛失家庭的孩子们因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这份深情厚义往大里说,是一种恩德,一辈子都应当铭记于心。但就受助者当前境况而言,除了感激,没有更多表达谢意的能力和方式。面对资助者,倘若过分强调“感恩”,只会平添伤痛,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经历过地震,尤其是在地震中痛失双亲的孤儿,必然遭受了巨大恐惧和心灵创伤。当下帮助他们解决物质上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尽一切可能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维系人格尊严更是大爱的体现。大爱无声,大象无形。爱心本就不是为求“感恩”而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如此献爱心,献者超然,受者坦然,效果灿然。
  那么,是不是就不要感恩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唐代诗人李群玉诗中有:“益愧千金少,情将一饭殊。恨无泉客泪,尽泣感恩珠。”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不忘恩情萦绕心间的情感;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如果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也是发自内心的行为。抗震救灾过程中有很多场景让人念念不忘,其中一群灾区孩子手举写有“解放军叔叔最勇敢”“你们辛苦了”等字样的条幅和纸板,自发向救灾车辆和救援人员致谢的场景,更让我们激动不已。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爱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更是一种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
  任何灾难都是不幸的,虽然我们不忍轻言“苦难砺志”和“多难兴邦”——但看到当下看到我们更多关注自己对他人的责任,看到灾难面前所迸发出的人性挺立,看到我们彼此更懂得珍视亲朋、邻里和同胞的情分时,我们心中阳光闪动,才真正明白了社会和谐是由爱不断积淀而成的。
  感恩之心在传递与互动中,才会生生不息……
  • 高中3年级 - 议论文
  • 字数:1255 投稿日期:2008-6-7 13:57:00
  • 推荐3星:[YIYI0914]2008-6-7 16: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