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叶圣陶杯决赛(上)
7月24日,我和同校的一群小伙伴,从遥远的江苏来到北京。
或许是因为获奖就可以获得自主招生的资格吧,我显得异常兴奋。决赛在25日,为了得到一个较好的名次,我反复的阅读参赛作文书,品味往期参赛小作家的写法,从而为我的构思得到一个好的角度。然而,我们去的一行人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是在不停的玩弄手机,气氛,很不好。
25日,决赛。比赛的时间在下午,1000字,70分钟。
上午又是一番讲座。来自名校的老师在宽阔的礼堂中介绍着关于写作的方法。我听下去了一半,真的,最多只有一半。我了解了关于写作文的要点,投稿作文的技巧之类的东西。紧接着,大赛参赛人员阅读了参赛组的名单——没有宿中,只有一个“等”字。
下午的决赛,我自觉地准备的已经很充分了,信心满满的走进大厅,决赛,开始。
拿过题目一看,一共有三种可以选择的话题,先看了第一个《爱与……》,这就属于半命题作文,题材有限,为微型小说或叙事散文。我第一眼的反应是我要写一篇微型小说。毕竟,在短短的70分钟之内,小说,还是比较好把握的。
有了自己的选择后,像话题二、三之类的材料作文就放弃了,我觉得材料二、三都没有看懂。在脑海中,简单的构思一下,写了一个大众化的标题《爱与严格》。这也是我后来后悔的内容之一,当时没考虑那么多:你一平平常常的作文标题,如何才能在一两千篇文章中脱颖而出?
这七十分钟内的我,沉浸在那篇构思简单的作文中——没有暗指,没有深刻寓意。
“好,时间到,停笔,放下试卷,摊开,反面朝上。”
我机械的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内容。
我的嘴角流过一丝苦笑,刹那间,我想到:作文大赛,强调的是创新。那种没有亮点的作文,注定平庸。
双手抱住头,头脑有些发懵,周围的同学逐渐散场,同队的学生也离开去吃饭。可我……我想到,我来北京的目的,说实在的,主要就是参加这一比赛。如果我不能考好,在我们学校这30个人中不能拔尖,那我来的意义,也不大。
那晚上,我躺在三人共睡的一张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我在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盲目的选话题一么?会不加以巧妙地构思就下笔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