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3年级 - 杂文 阅读指导

当我在站队时,我在想些什么

握手一笑三千年 欣月灰

专辑:山东平阴县第四中学《小荷文苑》

(格式勿改~)又或者我们总是和与自己持有相同意见的人在一起,无形之中会让我们产生“自己是正确的”这种想法,而与之相对的是:不赞成我们意见的人,都是傻逼。
  我始终对一句偶然看到的话难以忘怀:“有些年轻人大脑空空只知站队,又或者大脑空空只好站队。”
  
  
  
  
  
  在后来的很长时间里,当我想选择言论阵营时,当我跃跃欲试准备扛旗讨伐时,我都会想起这句话。
  
  毕业典礼时,带了我三年的语文老师上台做毕业致辞,当她骄傲而慷慨激昂地说:“母校就是一个自己能说一万遍不好,却不允许别人说一句不好的地方。”时,那种强烈的归属感让每一个学生都忍不住发出欢呼。
  
  那个时候我没有跟着鼓掌。
  
  我知道这句话下隐藏的含义:你身在这个学校,对学校本身的了解远比他人要多,因此你口中的“不好”,不过是带有调侃意味的吐槽,例如老师的口头禅,你们可以拿来当笑话,却并不代表别人可以理解成:“这个老师水平不够。”因为那并不是事实,所以你必须要反驳。
  
  有次和好友讨论到一个话题:据说有位外国人做了个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书本阅读率并不高。好友说:“他怎么能这样?他有什么资格来调查中国人的阅读情况?”我好奇地问:“就算他调查的结果是比较准确的,那你依然觉得他做的不对吗?而且他好像也没有下结论。”她情绪很激动地说:“中国不好是中国自己的事情,就算是真的也只能我们自己说,我要是见到他,肯定要当面反驳他。”
  
  如果有个人对我说:“你的母校就是垃圾。”我是必然要反驳的,毕竟它有自己的荣耀和骄傲,我遇到的老师也都有不错的水平,完全没理由被贬为垃圾。但是如果他告诉我:“你们比起某某名校还是有差距的。”我想我的确无话可说,就算我争辩再多次我们的升学率,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的确有不少优秀人才,我都没有办法仅凭自己的言论来追平两所学校之间的差距,我能做的只能尽量还原我已知的事实,告诉他们我的母校的确在进步。当然,至于我的话别人肯不肯听,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不想因为自己的爱校,就必须时时刻刻维护自己的学校;我不想因为我对母校有感激之情,就要无视它的一切客观存在的缺点。我也不想被逼着站队,所以在那个时候,整个礼堂都充斥着激动之情时,我望着我的恩师,没有鼓掌。
  
  我想我们在站队时,是很激动的。我们找到了和自己观念相似的队伍,证明了自己并不是异类,尤其是队伍里的人数越多时,我们往往越具有力量。连说话的语气都变得铿锵有力,因为我们坚信自己只要振臂高呼,后面必然会有带有千钧之力的支持之声。
  
  我们也很少去思考站队的行为代表着什么,以及站队会带给我们什么。
  
  “站队”的行为似乎总是会走向一个极端。因为队伍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家的共同之处就变得越来越少,所以那些简单粗暴的“共识”就变得显眼起来,最后成为了判定标准。当所有人在谈论一位公众人物时,倘若你对他流露出一丝好感,即便你自身没有去主动加入哪派阵营,也很有可能被别人贴上“支持派”的标签,随后这个派别里的其他共性也可以一并贴在你的身上。
  
  又或者我们总是和与自己持有相同意见的人在一起,无形之中会让我们产生“自己是正确的”这种想法,而与之相对的是:不赞成我们意见的人,都是傻逼。

  我曾经开玩笑地说:“《乌合之众》就是在光明正大地骂所有人都是傻逼。”
  
  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勒庞骂的不是“所有人”,他真正想要骂的是:“群众”。
  
  他说:“在群体心理中,原本突出的才智被削弱了,导致了群体中每一个人的个性也被削弱了。表现出差别的异质化被同质化吞没了,最终是无意识品质决定了群体的智慧。”
  
  勒庞指出真相时总是犀利而无情,他不考虑别的因素,就是在否认否认以及否认,他下起结论来语气坚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臣服。但是倘若完全接受了勒庞的想法,无疑会产生另一堆“群众”——他说领袖的动员手段有三种,分别是断言、重复和传染,而这三点也是勒庞在全书中的最大特点:他断言“可以说,掌握一些派不上用场的知识,是让人造反的不二法门”他也重复“群众只有很普通的品质……群众同时也只具有最低甚至更低层次的智力”至于传染……
  
  大脑空空,所以难以形成全面而相对客观的认知,非黑即白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准则,在面对热点事件时,首先做出对与错的判断,然后再企图证明自己的判断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令所有人信服,不能有一丝反对:这大概就是大脑空空只知站队。
  
  大脑空空,所以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能任自己被大众的舆论所淹没,哪一方呼声高,哪一方让人感到更“政治正确”,哪一方更具有神秘色彩或者叛逆色彩,就毫不犹豫地去站队,披着别人的衣服和外壳,来标榜自我的思想优越性:这大概就是大脑空空只能站队。
  
  我始终觉得生活中许多看似细小的分歧和争论,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和深层的问题思考,我和好友的那场小讨论亦如是。外国人做了一个关于中国人的调查,他是带着怎样的目的?在这个调查的背后是否具有政治意味?他的调查方式是否科学?他有没有做更多的调查?他是否根据这个(或者这些)调查得出什么结论?如果有,那些这些结论是否具有价值?我们有没有做这样的调查?更远一点看,外国人、外国媒体是否有资格调查我国的社会问题?……在种种问题还没有得到回答时,就开始争辩这个人的行为对错与否,是大脑空空只知站队。在还没有搞清前因后果的情况下,根据我们的讨论就断言我和好友是否爱国,是大脑空空只会站队:因为再多的争辩好像都可以结束在一句“你这样做,就是不爱国”的断言下。
  
  汤因比曾说:“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
  
  倘若必须要站队的话,我也要明白我在为什么而站队,以及不断地思考,我的观点到底是否走向了极端,和我的目光是否过于狭隘。假如偶然遇到了对方阵营的人,或许我们还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发表意见,最后我们挥一挥手,继续走向属于我们自己的队伍。
-------------------------------
T T我的逻辑果然是硬伤!
  • 高中3年级 - 杂文
  • 字数:2313 投稿日期:2015-8-18 0:01:00

  • 推荐4星:[为你不爱]2015-8-18 0:39:25



    推荐3星:[YUXUAN2006]2019-4-15 19: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