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2年级 - 小说 阅读指导

壮志凌云(一)

兰佩路基

首飞的那一天万里无云。
{苏联的军用航空开始得并不晚,反而是在那次来自德美的工业垄断使苏联因祸得福。这期间诞生了不少苏联航空前驱,比如尼古拉·茹可夫斯基就是最好的典范。在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下,茹可夫斯基建立并领导TsAGI,直到现在,还是世界航空理论研究的中心。茹可夫斯基培养了帕维尔·苏霍伊,或许当时他都不知道,自己培养的这个人才在后面的苏联甚至俄罗斯作出了无可取代的贡献。}

one.
作为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的优秀毕业生,我得到了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的特许,成为米高扬飞机设计局的特殊成员。
苏联的冬天特外的冷,那些看似深藏不露的航空精英们面无表情的坐着,还有几个用鄙夷的眼神打量着我。毕竟我是没有经过考核和严格选拔进来的成员,大门被轻轻推开,阿纳斯塔斯·伊凡诺维奇·米高扬走进来。
“我这次可是帮你把活儿做足了……你可得领着这帮人才好好干。”他把风衣脱下来放在靠门的一张椅子上,又露出忧虑的神色,“另一旁的苏霍伊设计局也没有闲着,怎么说苏霍伊都是茹可夫斯基的得意门徒,又曾和图波列夫合作过,无论是航空战斗机理论还是实战经验都不比你落后。你可不能……”
米哈伊尔·格列维奇站起来:“我们是能够以实力超过苏霍伊的,再说现在还有不少事务没定下来,首架战斗机的研发一定要打好头,不然后面就会有不少杂碎的事情……”
“……好好好,斯大林那还有些事找我商议,我就不打扰你们了。”他向我们挥手道别。
“嘿!您的风衣!”我才回过神来抱着衣服跑了出去,亏得是他踱出去的,不然一旦走远这衣服就不知道要放在这里积多少灰。  
“嗯,很伶俐的小伙子……好好跟着米高扬、格列维奇干,不要枉费米高扬一番苦心。你不经过任何测试就成为成员,引起许多人的不满了呢……到底是米高扬最欣赏的小辈,还是力排众议把你带了进来……”

他们讨论了很久,我插不上什么话。只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以两名创始人的首字母命名“米格”,战斗机系列以单数为顺序。记得离开学院的时候,母亲往我手里塞了不少卢布,她告诉我,我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是要出人头地的。但我只觉得这里人才济济,先不说我什么时候脱颖而出,让格列维奇看到我都很难吧。

局里因为I-200的首飞忙得不可开交。我也实在想不通,波利卡尔波夫提出的计划是怎么到我们手里的。格列维奇认为,既然这个方案已经归属的米格飞机,那么就应该换一个名字,不要叫别人认为我们是捡了他人的成果。  
米格-1就这样诞生了。  
首飞的那一天万里无云。  
“你看……嗖的就上天了爬升能力不差。”我对站在我身旁的米高扬激动的说。  
“但是维持的时间不长,我们该从这次飞行中找到更多的缺点改进。”  
米格-1的试飞证明了米高扬的技术暂时领先整个苏联,但随之而来是油箱偏小、机动性能差、航程小等错综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谁来说都不算难,但却很难找到突破口,十分棘手。 
米高扬独自忙碌的三个多月,才让米格家族的第一架飞机成功投产。

two.
苏霍伊那一边始终是沉默的。我大胆猜测,或许是在研制更秘密的计划,比如超音速高航程之类的歼击机,所以才一直没有什么消息。  
“苏霍伊的语言能力很弱,我的印象中他很少说话。但只能反射出的问题是我们可能太爱空口说大话了。但是只要能研制出顶级的战斗机,又有谁不会恭维你呢……”米高扬拿着米格-1最远现的计划图和他修改了十八次后的现图,反复比较,“图波列夫和波利卡波夫再优秀,也都是老思想了……斯大林的意思,是让我们为苏联航空灌输新血液。”  
“嗯,我一定会……”我还没来得及说完。  
格列维奇跑过来大呼:“米格-1出事了!”  
米格-1停在新长好的青葱草坪里,由于座舱靠后和发动机安装在机头的庞大,整个机身向后翘起。隐约听到驾驶员咒骂的声音。机械师几乎把外围全部拆卸下来这才好不容易把驾驶员从里面拉出来。
   
“米高扬设计师,你也看到了。上次我想把米格-1的座舱盖拆除,你没肯。这结构是的确简单可靠,但一旦卡住了没有地上的机械师我就再出不来了!”他用手指着那架严重受损后拆的面目全非的米格-1,“坐在飞机上我的视界严重受限,这明显的是在缩短作战半径……油门响应不好,粗暴操作的话搞不好飞机就瘫痪了……”  
米高扬自然没有心情听他说下去,无奈的转头看了看站在身旁的格列维奇。  
“假若拆掉座舱盖,会破坏气动外形,会损失时速。”因为这一点是我提出来的,我据理力争不想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功亏一篑。但我没想到竟然成为飞行员们不满的结构了。  
“那我万一出不来呢!”  
格列维奇知道米高扬自开始研习航空,就没有出过什么差错,何况这又是第一个、最大的飞机研制项目,换了自己也未必能十全十美。他向飞行员道歉,并承诺会好好考虑座舱盖的问题。  
 
又是一个紧急的会议。  
“关于座舱盖的问题……我想跟你们深入探讨一下。”  
米高扬看着提出以座舱盖保持气动外形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们大可放弃气动外形,从机动性来改制。”  
“不不不,飞机如果机动性太好,稳定性就不好。”  
“还是以飞行员安全为先。”  
他们提出了建议后又互相反驳,没有异议的提议又不温不火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米高扬悄声对我说:“我其实很想保留你的建议。可惜,对于你来说,对于你这个年纪资质来说,这绝对是大贡献有远见。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像图波列夫那样看似有用而老化的东西。”  
我清楚我的资历,本是没有资格提这些建议的。  
格列维奇作出的决定是退而求其次,暂时放弃高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他们把中心往前移,升力中心向后退,大大增强了飞机的稳定性。所以,拆除座舱盖的要求也相当与默许了。

{1942年,米高扬设计局终于彻底从波利卡波夫设计局里独立出来。而在以后的一段时间,米高扬却没有再接到任务。两年后,德国的Me-262把世界航空带到新的领域,属于德国的喷气时代已经来临,这无疑惊醒了依然沉迷于优秀机动性能的苏联紧张起来。  
航空的未来在于喷气。}
  • 初中2年级 - 小说
  • 字数:2366 投稿日期:2015-7-5 16:17:00

  • 推荐3星:[花染雪欲梦]2015-7-6 9: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