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3年级 - 记叙文 阅读指导

审判上帝的人

神秘的地方 暴走小黄人

专辑:自由者作文俱乐部

他说:上帝死了!他有宣判上帝死刑的力量!
  尼采,一个在宗教面前敢于直接抨击神的人。
  他说:上帝死了!他有宣判上帝死刑的力量!
  他说:“我的灵魂平静而明亮,宛若清晨的群山。可是他们认为,我冷酷,是开着可怕玩笑的嘲讽者。“
  人们惧畏他就像惧畏魔鬼,同时,人们敬仰他甚于上帝。
  作为思想家的尼采是充满矛盾的复杂人物,有过一个时期,尼采是批判的靶子,要批判他是太容易了。他的优点在于坦率,敢于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所以他的错误观点也很明显突出,在他的著作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人们说尼采是“一个幻想型的用思想进行赌博的赌徒“。
  法兰克福汇报曾有一篇文章写道:尼采象一条凶恶的狼,虽然死去百年,但他的著作和思想却象狼的嚎叫那样留在这个世界上。那是一个痛苦的灵魂的叫喊。尼采对德国的精神史进行过一番透视,发现只剩下植物神经系统:生理学。他留给后世的不是什么“影响”,而是一种传染源。象海涅那样,那是一种病毒,他使读者受到感染。那病毒不是别的,而是他的风格。尼采的著作最易感染读者的是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它使人想起喇叭筒。在一百多年前,他赋予文化预言家在天空翱翔的翅膀。为此,在使用词汇“我”时产生了一种允许对一切展开批评的新自由和一种对事件的参与。任何彻夜不眠地冥思苦想德国问题的人,都不能在没有尼采的情况下保持清醒。可是,这条凶恶的狼已经死了。没有尼采的一百年。剩下的,是嚎叫。
  我常常想在这个没有尼采的“嚎叫“的时代是不是显得太过于静默了?
  现在,人们读他的书,感慨他的狂热,惊叹他的个性,流连于他的艺术世界。尼采的语言明快,轻松,即使在痛苦中写出的东西也是愉快的,参杂着陶醉和从容不迫。他的哲学,他的思想,一直是人们传颂的传奇。当然,他也依然在承受着另一些人的批判。
  然而,在所有批判的面前,尼采所需要的不是辩护,而是理解。在历史的审判台前,只有弱者才需要辩护,而尼采决不是弱者,他的著作就摆在那里,任人去评说,更不需要什么人去做翻案文章。他自己讲,读他的书需要有一口好牙和一个强健的胃,其实我觉得更需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和一颗热烈的心。尼采不仅是思想家,而且是一个诗人。他不仅写诗,而且处处表现出诗人气质。他并没有建立严密的理论体系,许多著作是警句式的语录汇编,有许多形象化的比喻,因此人们根据不同的理解可以作各种不同的解释。这样,尼采学说也就给各种不同的派别和倾向,都留下了重新解释的宽广的余地。
  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有一句话道出了他为生活思维的另一层涵义:“我还从来没有象在这一年中那样达到了感觉的高度,也许正因为这一点,我成了一切人中最值得妒嫉的人。”他的生活有两个方面:自然力,自由精神。他在寂寞中创造了丰富的精神产品,同时却又生活在疾病中,他一个人在灰暗的天空下过着一种并非情愿的苦行僧生活。在生命的最后十二年精神错乱的生活中,他一方面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另一方面受到颇有心计的妹妹的管束,不敢有任何反抗,他常常胆怯地东张西望。实际上他与自己创造的超人相距甚远:他不可能做到冷酷无情,无所顾忌。他对人对天气都有一种敏锐的感觉。这使他常常找不着方向。母亲和妹妹不能理解他,使他感到受辱,同时他又必须适应她们。他经常道歉,他不能忍受不让他写信,又不能不接受母亲的要求,与妹妹和解。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天才,这违背他的愿望,忍受是他的第一天性,他的本能。他对同情的看法不同于叔本华。后者认为同情从根本上说是胡闹。
  他的决定性特征归功于自己的本性。他阐述信仰的命运,认为人人都是孤独的。有个体,却没有自我。人人都象别人一样,人人都不是他自己。使自己不同于别人是他的主要任务。他看自己的过去就象看自己的传记。从童年起他就在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当然,象母亲教导的那样是一部教育小说:我要象我本来的那个样子生活。生活不仅是一件艺术品,而且应当被经历。他孜孜不倦地思考自己的生活。也许除了蒙坦(Montaingne)之外,没有一个哲学家象他那样经常谈到“我”。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尼采。他感到自己就是一个试验。
  他认为生活是一种可引用的文献,是思想的试验,杂文是生活的形式。他强调第一人称单数。他试验从虚无主义中走出来。他的回答是:基督教的西方国家把彼岸神圣化并建立起大教堂。他指出上帝是人自己杜撰出来的。如果上帝应该死去的话,对人来说,重要的是:别堕入庸俗之中。实际的虚无主义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生活,人们在其中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和享乐的动物。现代的虚无主义是一种清醒状态。人们赋予生活一种超验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彼岸消失了,生活就会变得没有意义。人们神圣化了彼岸,亵渎了此岸。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想指出在艺术上失败以后怎样才能获胜。一切的心醉神迷,一切的愉悦,全部升天的感觉和强烈的饥饿,一切彼岸的东西都得在此岸保持。尼采想为内在性保持一切超验的力量。既要超越,又要忠于大地。这是尼采给未来人即“超人”规定的任务!尼采设想把人从宗教里解放出来:他不丢掉宗教,而是把宗教放回自己心中。与一般的虚无主义者相反,“超人”失去宗教以后,只剩下被亵渎的生活。尼采的伟大著作围绕的唯一一个问题是:宗教死亡以后,我们怎样才能阻止自己变成庸俗的禽兽?为此,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对诸如“永恒的回归”理论小题大做。他认为那种思想非常古老,表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世界的疲倦,最终使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尼采拿自己进行试验,由此创造出自己的生活艺术:此刻你应当这样生活,这一刻对你来说将一去不复返。因此,对他来说彼岸没有什么意义。尼采认为最周密、最宏大的思想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不能使人发生任何变化的思想是没有用处的。他也想用这种永恒的回归思想使自己发生变化。尼采把这种耗费精力的思想和大世界的戏剧联系起来,冒险地宣布上帝该死,对他来说,这和人的存在一样,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他把这个伟大的世界戏剧当作存在的根据来发现。他让查拉图斯特拉象印度的世界之神那样跳舞。可是,不久他自己也跳起“裸体之舞”来,正如他的女房东在他精神错乱之后从钥匙孔中看到的那样。
  人们说尼采“搅动世界“,可是,究竟是尼采“搅动世界“还是世界搅动了尼采?
  在尼采死后100年的今天,当人们去参观他的住室,那里只剩下他的胸像孤零零地放着,他的寂寞、他的孤独、他的忧伤谁可以看得见?
  我突然想人们读他的书,写了这许多关于他的书和文章,利用他的名义干这干那,但有几个人真正理解他呢?晚年一直陪伴着他的亲人,包括Eliza bethFoster.N.不理解他,去那里
  • 高中3年级 - 记叙文
  • 字数:2611 投稿日期:2014-4-14 19:11:00

  • 推荐3星:[慕容冰漪]2014-4-14 1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