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这家的瓷盘里摆着一个个水灵灵的苹果,像一盏盏小红灯笼似的,红里透黄,青里透红,真像一张张小妹妹的笑脸。苹果的表皮被奶奶洗得晶莹透亮,红色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十分逗人喜爱。
我放学一回家,奶奶连忙从盘里拿一个递给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的手就是不想接过苹果,因为我吃这种水果已是家常便饭了,都吃厌了。可是不接吧,又怕奶奶不高兴,她不是白白地把苹果搓洗得这般模样吗?奶奶从我的眼神里看透了我的心思,给我讲起了她小时候吃苹果的故事来……
“那时候我们家吃了上顿没下顿,特别穷。有一次,隔壁邻居家里去祭祖,留下一个苹果给我,我还不认识这叫苹果,只知道闻起来香香的,又舍不得吃,便一会儿放到枕头底下压着,一会儿放到橱柜里藏着,生怕被老鼠偷吃了。最后被我妈发现了,告诉我苹果不吃会烂的,我才依依不舍地虔诚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吃起来。”
“以后工作了,每月工资三十四元五角钱,一家六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次你爸爸生病住院了,我站在苹果摊前,挪不动脚步,最后还是鼓起几分胆勇气买了两个苹果,分给你姑姑和你爸爸,你姑姑舍不得吃,留下给你生病的爸爸吃了。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转。唉,那时的日子叫什么日子呀!”
我听了这个故事,再看看奶奶手中的苹果,猛接过来,大嚼了几口,当把苹果同皮一起吃下去时,我想:我一家三代人吃苹果的时间、地点、心情都不同,但它说明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在前进,在发展,我们的生活真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呀!
指导老师:陈峙臻 向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