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1年级 - 读后感 阅读指导

我们羡慕什么

浦泾中学 莹月莎莎

其实,我们无法做到得原因很简单,不过是因为梭罗的生活与我们所羡慕的“和他一样的生活”并不太一样罢了。
  
  一百多年前,一个年轻的男人带着一把斧头来到瓦尔登湖边。他用不到28美元盖起了一座小木屋,在木屋周围种上豆子、玉米、萝卜和马铃薯,用收获成果来填饱肚子和换取生活用品,自由自在地生活了两年两个月又两日。他就是梭罗,叩开了瓦尔登湖的大门,与之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当我们随着梭罗的脚步行走在瓦尔登湖畔,品读着字里行间那极静的诗意,绝想不到现实中的他受到了生活怎样的苛难。哈佛大学毕业的他没有选择同别人一样随波逐流,而是选择到偏僻的瓦尔登湖去“刀耕火种”;他的生活极其简朴,甚至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他一生没有结婚,哥哥的逝世与爱人的拒绝都是他生命中难以言述的痛。在其他人眼中,梭罗不过是一个观念偏执,行为怪异的人,他的文采在生前也无人赏识,死后他及他的著作才得到广泛和深刻的认识。

  这样看来,梭罗的一生不幸甚至是悲惨的,但在绝大多数人眼中,他的一生是值得的且深受羡慕。梭罗选择了自己所喜爱的生活,远离一切虚无的世俗名利,回归自然,找到了自己的向往和归宿;很多人甚至发出这样的感慨,也想学梭罗一样远离喧嚣——即使难以再找一个瓦尔登湖,但学习古代隐士归隐山林,种几亩地,“悠然见南山”也是好的。

  在我看来,于梭罗而言,他的一生固然是值得的;而寻常人若要羡慕,出发点与梭罗的本意也不见得相似。

  事实上19世纪是个辉煌的年代,很多人都受超验主义的影响,同梭罗一样,他们努力寻求到自然去的方式,企图建立一种简朴的生活。

  被誉为环保先锋的约翰·缪尔16岁便离开家在加拿大的荒野中度过了一段不平凡的生活,最终献身于创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工作;“敬畏生命”思想倡导者史怀泽放弃优厚的生活,在赤道非洲的一个小城里办了诊所,义务为当地居民服务达半个多世纪。而梭罗本人,在瓦尔登湖畔简单的生活中,也将主要精力投入写作与观察当地的动植物。

  由此可见,不论是做具体工作的还是学者、教授和理论家,他们都有实际要做的事情,并不是空洞地在森林或荒野上消磨自己的生命。他们回归自然,但却并未离开文明,他们尽量争取做点什么,有益于社会。对于梭罗来说,这样的“付出”自然也是包含于他“喜爱的生活”之内的,是值得的,是欢喜的。

  对于向往梭罗生活,想要去自然、荒野“洗涤精神”,远离喧嚣的人,不能说是不好,但得先明白自己到底羡慕什么?而所谓精神追求又是什么?否则动辄扬言归隐山林,要过与世隔绝的生活,实际不过追求一时清闲,无人管束无所负担的话,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待在家中,多读几遍《瓦尔登湖》好了。

  在《亨利·梭罗的一生》一文的结尾处有这么一句话:“我们羡慕梭罗,因为我们也想像他一样去生活,可就是鬼使神差地无法做到。”其实,我们无法做到得原因很简单,不过是因为梭罗的生活与我们所羡慕的“和他一样的生活”并不太一样罢了。
  • 初中1年级 - 读后感
  • 字数:1138 投稿日期:2013-10-17 0:40:00

  • 推荐3星:[乐之海]2013-10-18 14: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