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 散文 阅读指导

平淡的境界

光年之后 负重的生命

专辑:浙江寒春作文吧

[寒假作文竞赛散文组初赛参赛文]
  前几日熬夜重温《大长今》,七十六集的漫长篇幅,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凌晨近五点看完最后一集,闭上眼回想,突然就有了很多更深刻的体悟。
    
  长今从小宫女接受严苛的训练,作为上赞内人代替韩尚宫在御膳竞赛中击败崔尚宫;被陷害贬为官婢后师从首医女张德,历经波折最终成为正三品堂上官御医女并获赠“大长今”封号。一个是膳食,一个是医术,长今在这两个领域都出类拔萃、技艺超群。看似不合常理,其实恰恰隐藏着深刻而平易的道理。就像剧本中写道的那样:“做事情的人所要具备的,一个是单纯,一个是热情。”
    
  剧中以崔尚宫为首的崔氏家族将长今视为眼中钉,施用种种手段极力想把崔成琴拱上最高尚宫的位置。他们坐拥崔氏家族的庞大财力、广阔人脉和深厚背景,最终仍然失败。而贱民出身的韩尚宫、长今,毫无背景却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整个坎坷起伏的故事看下来,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句话,“做事情的人所要具备的,一个是单纯,一个是热情。”很多事情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奇巧和狡黠,并不需要工于心计、阴险狡诈。想要成为御膳厨房最高尚宫,其实并不需要费尽心思搞垮竞争对手,需要的仅仅是对待食物、对待吃食物的人的那颗单纯、充满热情的心。就像剧中所说,要用诚心诚意做食物,每次做食物的时候,都要先想起吃食物人的微笑。过多的欲望和偏执的目标其实背离了做食物的人的本质。
    
  每个人都会一心急着解决眼前的问题,可是往往这样就会越走越偏。长今做宫女、做医女,一开始都只是为了报仇,为了发泄心头的苦痛,只是一心想用自己的努力借助宫女和医女的身份来报仇。她也吃了很多苦,经历了御膳竞赛第一轮的失败,经历了郑主簿的“下”、申佥正的两个“不通”,沉沦挣扎了很久,才明白其实“时间和诚意就是最好的秘方”,才明白做任何事情,能得到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单纯的诚意和时间浇筑的持久热情。就这样冷静再冷静,反省再反省,安静地等待机会, 顺着形势走,丢掉恐惧,忘掉自己的想法,好多事情其实是水到渠成、意料之中的。
    
  其实恰恰就是那种对做食物的单纯热爱、对吃食物的人的执著守护,让长今在御膳竞赛中击败崔尚宫;就是那种对医术的辛勤探索和精益求精、对病人一视同仁悉心呵护的悲悯情怀,让长今成为中宗朝医术第一的御医女。那些平淡持久、单纯热情,终究会有回报。
    
  想起林语堂有一妙比,他说其实只有鲜鱼方可清蒸。言外之意,捞上来好几天都没卖出去的、快死的鱼,它清蒸的味道和鲜鱼清蒸的味道,一定相差甚远,也鲜有人敢用死鱼清蒸。鱼扑腾久了窒息死去,不舍得扔掉,往往加上浓重的佐料,就像火锅,吃不出是鲜鱼还是将死之鱼,舌头的味道,只是佐料的味道。所谓平淡有味,其实就是对事物本质的坚守,就是看清现实之后超越现实,不用更多的伪饰,以原本现实应该的模样,安静地守护。
    
  鲜鱼之所以敢清蒸,就是因为鱼肉本就应该新鲜的才有味。这和《大长今》的故事所讲述的道理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背离做食物的人该有的单纯和热情,妄想通过阴谋诡计陷害别人以满足自己私欲,不就和丢弃新鲜的鱼肉而选择用浓重的佐料来掩盖肉质的不新鲜一样吗。
    
  说到底,其实就是那份单纯和热情,就是那份诚意和时间。就像写文章一样,真正启迪心智、发人深省的文章,往往是平淡有味、没有过多矫饰和浮夸的。苏东坡有云,“寄至味于淡泊”。他说“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成熟,乃造平淡。”那些感人至深的文字,其实就是自己最恳切的情愫,没有一点点的虚假,也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虚张声势,没有浮夸的念头,当真便是用真性情和真体验去播种、生根、发芽并逐渐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就像一个老人回首往事,看到自己踏着如歌的行板一路走来的影子,回顾过去那些或欢欣鼓舞、或令人生厌的点滴岁月,也许还会流泪还会悲伤还会黯然,只是一旁的我们,懵然间明白了许多。
    
  周国平说,好的文章,其实无非就是散淡人写的散淡文。他说人年轻的时候往往很难平淡下来,就像上山的路,多的是奇伟瑰怪的幻想和野心。直到一路险阻、攀上峰顶,领略过天地的苍茫和人生的限度,才会生出一种散淡的心境,这个时候写的文章,不会如上山途中那样一边匆匆忙忙赶路,一边还要担心自己错过了沿途的风景。不仅从容,而且写出了“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境界。其实我想年龄并不能一定担保平淡,只是岁月的悠长或多或少会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印记,好的散文其实只是如实记录了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却往往能够引起正在经历相同境遇的我们的共鸣。因为他相信人生最本质的东西终归是单纯的,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无需文字的修饰。他相信今天拣到的贝壳,过去一定有人拣到过,今后也一定会有许多人拣到,想到这一点,就没什么值得多虑,让文字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触,就足够了,他很放心。
    
  记得《大长今》中济州首医女张德曾经这样对长今说:“做任何事情,能得到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单纯,热情。不过,最重要的是第二点。了解现实,并且超越现实。”其实如果能够做到第一点,做到第二点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长今不就是一个明证。她一开始并不了解现实,甚至并不是那么单纯。只是她在不停地做事不停地努力,在和现实的碰撞中终于明白了单纯、热情的重要性,而了解现实并超越现实,其实是她一路坎坷前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做到的,她就是这么做的。明白现实其实并不是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和理想化,当你看透了这一点的时候,你能否有足够的勇气依然坚持自己的单纯和热情,不畏惧所有的坎坷和挫折,更不会有所改变。就像一位名人所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质之后仍然热爱它。这就是了解现实,并且超越现实。
    
  想来写文章也是如此,从最初的模仿和华丽的辞藻,再到对自我的思想情绪的彰显和表达,最后终于有一天不再囿于自己的世界,也不再用偏执的眼光看待世界,终于把自己和整个世界融为一体,看透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这个时候笔下的文字,就是讲述自己的故事,平淡中启迪着他人,终于做到了解现实,并且超越现实。有人说人生三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非山,看水非水;最后重新回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只是此时的山水景物,和彼时的山水景物,想来是大不一样的。这个时候的你,不动声色稳如泰山,心中自有万千丘壑。第三境,其实就是看透现实的本质之后超然物外、豁达自适的境界。
    
  想起崔尚宫坠崖前在长今母亲明伊坟前说的一句话:“如果我们的处境换一换,你会不会跟我一样?”家族和自身的利益、看清了现状之后是否还有勇气葆有那份单纯和热情,找到一条和现实安稳相处的道路。有人说,其实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和周围的世界相处的方式。年轻时的我们会和现实做一些无谓的搏斗,会任性而狂妄地用棱角去顶撞整个世界,急迫地想要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的方式;直到我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伤痛、积累了足够的阅历之后,我们终于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站在更高的地方去看待整个世界,也终于找到了能够对这个世界说晚安的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方式;就像是那时我们笔下的文字,叙述着我们的睿智,在平淡中启迪自己,也启发别人。
    
  岁月给予我们的,是真性情和真体验,就像是有了良种和肥土,它们才是我们文字之树上能够结出硕果的关键。而所谓的辞藻修饰,虽然不可或缺,但无非就是对长出的花木进行防虫和剪枝的护理罢了。就像是做鱼,有了新鲜的鱼,才会想到如何用佐料将这份鲜美更多地呈现给食用者的味蕾。就像是《大长今》的故事,背弃做食物的人该有的单纯和热情,背弃实行医术的人该有品格和情怀,再多的机关算尽太聪明,也是毫无用处。写文章也罢,做鱼也罢,人生也罢,其实都是同样的道理。
    
  深夜思绪漫漶,寥寥千言,决计无以言尽。掩卷阖思,其实从为文,到人生,一整个脉络贯通。单纯和热情,诚意和时间,一切真情和美好,单纯的生活,诚意的积累,平淡的境界,明媚的阳光,蔚蓝的天。
  2015.2.13 3:50 二稿于斗室
  • 大学 - 散文
  • 字数:3174 投稿日期:2015-2-12 23:31:00

  • 推荐3星:[ALEXEA]2015-2-13 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