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资源扎堆”?
土地有贫瘠和富饶之分,眼下,教育这块良田上竟也出现了人为的“资源扎堆”现象。其结果显而易见,随着时间推移,贫者更贫,富者更富。“文盲”还是“博士”竟大多取决于家庭背景?
眼下广东多所名牌小学标定高额择校费的举动,不正是以“资源扎堆”考验家长的毅力和钱包吗?高价的背后是优厚的教育资源,这显然是其他小学难以望其项背的。这势必会引起人们对教育公平的非议。 但我认为,我们不应该稀释这种差距,因为它本身就是市场经济价值至上的产物。只是,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我们似乎有些看不清了。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社会应良性引导学校办学、家长择校、学生就学。
对于学校,以成为超级中学为宗旨并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不仅会使周围学校的优秀生源被压榨干,而且对自身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好的学校不该以金钱多寡,成绩多少来片面选择学生,它的功效更在于培养学生,让学生通过培养变得有理想、有追求,进而成为未来推动教育公平的人。而这是学校的软实力,不是靠“资源扎堆”来实现的。“山窟窟里出人才”,我想,与其淳朴办学之风是离不开的。
那么家长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或一味选名校、上名班,给儿女成才加双重保险,或经济实力不足,只能望洋兴叹,就近就读。这两种都是比较浮躁的选择。试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难道在选择时不要考虑子女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吗?不为哪儿更能让孩子稳上一本,而为那儿,是适合孩子发展的土壤。有人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择校问题上,也不可不审慎呀。莫让一个没有乐趣可言的地方囚住了孩子想飞的翅膀,那乐趣将决定于孩子本身。这样,面对“资源扎堆”,家长们会不会就少了一份焦灼和担心呢?
一个发达地区的学子,和一个贫穷山区学生之间的差距,仅仅是用努力程度就可以解释的吗?然而这并不是我们逼迫家长给自己创造更好条件
的理由,也不是我们抱怨“资源扎堆”这一现实的借口。我们走着走着,会慢慢释然,因为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我们会发现“尽人事”更为重要。何必为先行者扬起的尘土而难过,我们亦可以有自己的柳暗花明。只要我们在为着教育公平守住最后的底线,在为内心增添一份平和和坦然。
“资源扎堆”随时代而生,我们亦可选择智慧面对。
[今年四月份某次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