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3年级 - 记叙文 - 叙事 阅读指导

初中物理复习资料(电学)

邵阳县塘渡口镇 西风卷帘

专辑:自由者作文俱乐部

初中电学知识点总结有需要的可以来看看,如果有什么不对之处,为盼指正!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带了电。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我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我们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定为电流的方向。
  
  5.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符号“I”,单位 安培 (A)。
  
  6.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电流从“+”进“-”出。
  
  7.①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I=I1=I2。 ②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
  
  8.电压: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符号“U”,单位 “伏特”(V)。
  
  9.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下排3V量程,分度值为0.1V。上排为0~15V量程,分度值为0.5V。即上排示数是下排的5倍,可以根据任意上下排的一个示数求它对应的数值。
  
  10.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U=U1+U2。②并联电路中各部分电压都等于总电压。 U=U1=U2。
  
  1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R”,单位 “欧姆”(Ω)。
  
  1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即电阻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初中里除了电阻,还有密度,比热容,热值)。它决定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13.滑动变阻器: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原理:改变电阻丝在电路中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
  
  14.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   (其中I表电流,单位安培(A)。U表电压,单位伏特(V)。R表电阻 单位欧姆(Ω))。
  
  15.电功: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电流就做了多少功。 电功的符号为W,单位焦尔(J)。
  
  16.电功公式:W=UIt (其中U表电压,单位V,。I表电流,单位A。t表时间,单位s。)
  
  17.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符号“P”,单位“瓦”(w),千瓦(kw)。公式:P=W/t(主体公式,后面的都是根据欧姆定律可以推导而得,仅供参考。) P = UI =I^2R = U^2/R 。
  
  18.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所有的用电器都有导体(电阻),只要用电器工作,就会产生热量。
  
  19.焦尔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0.焦尔定律公式:Q=I^2Rt 。①串联电路中,电热与电阻成正比。②并联电路中,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21.发热功率:P=U^2/R 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小,电功率越大。
  
  22.家庭电路的组成: 电能表→闸刀开关(空气开关)→保险丝→家用电器插座
  
  23.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①总功率过大。 ②短路。
  
  24.欧姆定律小总结:①串联分压,电流相等。即 U=U1+U2,I=I1=I2 。  ②并联分流,电压相等。 I=I1+I2,U=U1=U2。
  
  25.滑动变阻器接在并联电路时,只控制本支路和干路电流,对另一支路及总电压无影响。
  • 初中3年级 - 记叙文 - 叙事
  • 字数:1209 投稿日期:2014-5-2 13:15:00

  • 推荐3星:[慕容冰漪]2014-5-2 13: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