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2年级 - 小说 阅读指导

山路

无题 无题

没想到,人一生中最热闹的时辰,除了出生那会儿,还有死后的那阵子。最终,一滴浑浊的泪,落在悄无声息的黑夜里。他的额头不知什么时候爬满了岁月的痕迹,他恍惚想起,人是会老的。
              山路
  
  一
  
  老汉年过七旬,岁月早已在他的脸上刻下深深的痕迹。老汉独自一人守着偌大的屋子,守着苍茫的大山,守着山路的尽头。
  如今,所有的苦难日子早就成了回忆,他是闲老汉一个,也许是辛劳大半辈子的缘故,老汉习惯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这些年来,虽然生活来源充实,他的几亩土地依旧没有空着。种上些蔬菜瓜果,插了大片秧田,顺便在秧田中撒了几十尾鲫鱼苗子。这些,养活家中十一口嘴,足够了,而这十一张嘴却是:土狗大黄一家四口,花猫一家四口,一头老水牛,一头老母猪,还有老汉自己。
  老汉想方设法让自己忙碌起来,这是土生土长的庄稼人共有的毛病,空闲不下来。但当土地里秧苗青翠欲滴并且蔬果长势良好时,当老母猪、老水牛吃得肚子圆滚滚时,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忙完了,老汉便会关心起猫狗两家子。也许他自己也会觉得可笑,以前的村子,没有人会有什么闲情逸致去看阿猫阿狗吃饱没,没有人会在暖阳之下给猫狗抓虱子,喂它们宝贵的玉米汁。
  是啊,一切都变了。村头爱嚼舌根的李大婶搬到城里住了,村尾整天忙活的张寡妇跟着她家宝贝儿子享清福了,总之,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因为相似的原因,沿着山路走出了大山。只留下老汉和老婆子,还有一座孤零零的屋子。老婆子在时,老汉觉得日子倒也没有那么寂寞。直到八年前,老婆子狠心扔下他走了,老汉便倏的发现大山更深了,山路更长了。老汉偶尔会坐在大院坝头,目光有些空洞地望着远处苍翠连绵的群山,听着山下河谷中“叮咚”“叮咚”的声响,心头莫名一阵烦闷。
  儿子有志气,现在在外面把事业干的响叮当。老汉时常想起当年的那一家子:大嗓门儿老婆子在家煮好饭,对着山头大声吆喝“吃饭喽喽----”,那声音用儿子的话就是 “空谷传响,久久不绝”。而此时,老汉正用锄头挖土种菜,正午的太阳是个大火球,仿佛要把大山给煮熟般,儿子在河边放牛,玩水玩得不亦乐乎……
  现在,老汉背着大竹背篓,一手攥着镰刀,一手拽着牛绳。拉着老水牛走过山路。他要到河谷那里放牛割草。
  老水牛安安静静地吃着鲜美的草叶儿,不时甩甩尾巴赶走叮它的牛虻。老汉很快割完满满一篓青草,坐在河边的鹅卵石上休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幽静的环境往往引起人们的一些回忆。老头眼前浮现老婆子黝黑的脸,想起身在远方的儿子。抬头就看见那长长的,似乎没有尽头,直穿大山心脏的山路----似乎就在昨天,他拉着儿子和老婆子走过。再回首,是那片郁郁葱葱的山林,当年他带着儿子采蘑菇、砍柴、抓野鸡。那年有个穿裤衩的小孩儿,皮肤晒得很黑,顶着烈日,目不转睛地站在水中,再忽的双手一伸,一条黑泥鳅便牢牢攥在他的手里……老汉笑了,眼角的皱纹也舒展开来。
  数载岁月飘渺如流水,似青烟。儿子很少有消息传来。也许是大山太深,山路太长……这么多年只回过一次,便是八年前老婆子走了那回。没想到,人一生中最热闹的时辰,除了出生那会儿,还有死后的那阵子。儿子不愿意呆在山里,连结婚那么大的事,也只是口头提了下。
  每年年底,儿子都会寄上几千块来。那时,老汉便会从山里出来,徒步走到距离大山几十公里的镇上,找到绿色招牌的邮局去取那些钱。老汉一分不花,把钱搁在自己屋子里某个鲜为人知的角落,要算起来,那儿少说也有几万了。
  老汉养的起自己,家里的粮仓满的不能再满了,还有花猫一家的帮助,几乎没有任何老鼠。土地里的庄稼长得好极了。老母猪肥膘壮实整天躺在偌大的猪圈里睡觉。老汉敢打赌,村里没有人养过这么肥的猪。
  山路是一条长长的线,这头连着老汉的屋,那头是与大山截然不同的尘世。
  二
  
  老汉的儿子,从小立志走出大山。当年,十二岁的他离开村子离开大山,到几十公里外的小镇上读中学,后来还考上了大学,这可是村里头第一个大学生啊!老汉一家子欣喜若狂,村里人对老汉一家子更是尊敬万分。老汉连走路,都觉得弯曲的山路平坦了几分。后来,儿子奔波走到远方,为了自己的事业打拼。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后来终于成了小有名气的作家,少有空闲时间,或者说空闲时间都和儿媳孙子他们过了。
  老汉知道儿子忙,所以不会打搅儿子的生活。他总愿意成为儿子背后一股沉默的力量,即使沉默得悄无声息。上回,老汉到镇上买除草剂,偶然瞥见一个不大的书摊,一时心血来潮买了本书。回到家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老汉迫不及待地开灯,昏黄的灯光下,老汉一行一行仔仔细细地盯着这些蚂蚁文字。老汉认识的字还没有他那布满老茧的手指头多,算下来只有“李、大、天、十、王、小”这几个汉字儿,那是他一家三口的名字。老汉细细看着,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众多陌生文字里,他找到了“李大石”三个字,那是----他的儿子!
  第二天,他就大老远跑到镇上,拉了个识字的人,求他读读这些文字,他儿子写的文字!那人二话不说读了起来:我的妻子是个……老汉在一旁听着,苍老的唇角扬起弧度。文章不长,很快就读完了。老汉选了张崭新的十元大钞送给那人,然后又兴冲冲地顺着山路回到老屋,用糨糊把那页纸小心地黏在床头,每晚,他都会无限爱恋地轻抚着这些文字……
  八年前,儿子回来参加老婆子的葬礼,顺便给老汉装了部电话,废了很大劲儿才教会老汉如何打电话、接电话。而老汉的电话薄上只有三串歪歪扭扭的数字,一个是儿子的,一个是110,还有就是120。
  老汉被一阵电话铃吵醒,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儿子的声音,更让老汉高兴的是,儿子说他十天后会带着妻子儿子来看望老汉。老汉一夜无眠。
  第二天一大早,天边还只是微微泛白,老汉似乎一夜之间年轻了十几岁,又回到了从前的日子。
  老汉斟酌着,该给儿子一家买些什么,吃饭吃些什么。
  老汉把整洁的屋子再次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收拾了猫狗两家子的窝,甚至把大黄给洗了一遍,惊得大黄在水盆里又叫又跳。老汉到田里看了看瓜果蔬菜,琢磨着什么时候摘,儿子他们才能吃得新鲜。又几乎跑到了大山最深处,摘了黄丝菌、大头菇、牛菇等,并用塑料口袋紧紧包着,搁在清凉的井水中保鲜。老汉还别有情趣地摘了一大把野百合和黄药花,插在老婆子留下的清代花瓶中,之后找个显眼的地方摆着。据说,城里人都这么做。忙活了几天,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老汉坐在院坝头,期盼的目光穿过大山。
  日子从来没有过得这么慢过,老汉心里这样想。就在第九天夜里,儿子终于打电话过来,却说:爸,我的作品要出版了,恐怕……老汉的心顿时凉了半截,但作为父亲,他的语气里听不出任何情绪,“好,石娃,爹等你下次来看我。”
  儿子说:“爸,我和文子商量过了,爸你还是和我们一起住吧,儿子这些年没有尽什么孝道,您过来好不?放心,车票我会寄过来。”
  老汉沉默了,压低声音拒绝,然后电话那头,是无休止的“嘟嘟”声。
  那夜,老汉睡不着。他想儿子,做梦都想见见他,想知道他瘦没有、长高没有?可是,让他离开生他养他的大山,老汉犹豫了。老汉想起想起大嗓门儿的老婆子,村头爱嚼舌根的李大婶,村尾整天忙活的张寡妇,想起从前村里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想起了过去的一切一切……
  最终,一滴浑浊的泪,落在悄无声息的黑夜里。
  
  三
  
  清代花瓶里的野百合谢了,井水里的蘑菇有些腐臭味儿,一切又都回到了从前。好像,那个十天就是场梦,美的那么虚幻。
  老汉依旧忙忙碌碌,秋天了,什么都该熟了。
  又是一个漆黑的夜,老汉正要熄灯入睡。平时安静的大黄忽然叫了起来,还有两只小崽子跟着叫。老汉走出屋子想要看个究竟。一道模模糊糊的人影出现,八年不见,老汉一眼就认出来人。
  儿子李大石呆呆立在院坝头,大黄带着两只小狗兴冲冲地乱叫。儿子一脸疲惫,不只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爸----爹。”
  第二天,天色蒙蒙亮,老汉家的烟囱就徐徐冒着炊烟。大盆里满是沾着露水的新鲜蔬菜,墙头满满一排的香肠腊肉,那颜色和常年烟熏火燎的老墙一样。不知忙活了多久,老汉总算完成了丰盛的早餐。一转身,儿子李大石就站在身后,老汉连忙用围裙擦擦手,拉着儿子回卧室, “天还早,你大老远过来,再睡会儿,怎么也不提前打声招呼,爹……”再次抬头,儿子已经是泪流满面,听儿子讲了许久,老汉才明白过来,原来是他的作品版权出了问题。老汉不懂什么叫作品版权,他只知道儿子难过,他便难过。
  儿子说他会在山上呆一阵子,麻烦爹了。老汉笑着说没事,父子之间讲什么客套话。说罢,领着儿子到饭桌前,儿子先是慢慢吃了几口,接着便是大口大口吞咽,不到半刻钟,满桌饭菜竟然被吃了大半。懒汉心满意足,含笑望着思念了好久的儿子,不时提醒下吃慢点,别噎着。
  “爹,你咋不出来和我们住呢?”
  “石娃,爹长在大山里,在这里娶了你娘,有了你。大山是爹的根,爹离不开。”
  “可是,爹,山里交通----”
  “山里好,到处绿绿的,看着安心。爹忙了一辈子,你叫我享清福,爹可受不住空闲。”
  “爹,----我想跟你去田里。”
  “……”
  李大石和老汉在田地里忙活了一阵子,摘了满背篓蔬果,背篓有些沉。李大石说,“爹,我来背。”然而他却发现,自己高了爹半个脑袋的身体,却背不动一个背篓。老汉笑了,道了声“年轻人哪。”说着一弯腰,再起身,背篓便被轻松地放在宽厚的肩膀上。李大石一时目瞪口呆。
  李大石和爹去放牛割草,老水牛依旧在河边悠悠闲闲地吃草。李大石才割了一会儿草,便满头大汗,累极了。一屁股坐在鹅卵石上,舒舒服服地洗个冷水脸。望着忙的不亦乐乎的爹,曾今壮实的父亲,他的额头不知什么时候爬满了岁月的痕迹,他恍惚想起,人是会老的。曾今的自己,和爹一起干活,一起到河里抓泥鳅,一起采野蘑菇……男儿有泪不轻弹,李大石的落泪簌簌落下。
  他是作家,写过山,写过水,写过风土人情,什么都写了,唯独忘了写亲生父亲!
  ……
  儿子在山上呆了半个月,这期间,儿子每天跟着老汉劳作,休息,甚至和老汉一起给猫猫狗狗抓虱子。老汉发觉,儿子不再像前些日子那样一蹶不振,几乎每天都是笑容满面,老汉暗自高兴。
  在儿媳文子的再三催促下,儿子终于得走了。老汉把那几万全塞给儿子,不容拒绝。老汉送儿子走下山路,挥着手目送他远去,直到再也看不见儿子的背影……
  后来,儿子的事业蒸蒸日上。以他充满情感的笔,写下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酝酿数载的《父亲》问世后,轰动一时,儿子成了文坛巨匠。
  电话铃常常响起,一年到头,老汉干净的屋子总会热闹那么几次。
  大山依旧青葱翠郁,那条山路依旧长长远远……
  
  • 高中2年级 - 小说
  • 字数:4067 投稿日期:2013-8-20 12:32:00
  • 推荐3星:[TING2000]2013-8-20 13:19:33---- By CHECHE 2013-8-20 1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