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好声音》又开播了,值此之际,我感觉有点东西不吐不快。特别是看了第一波之后,这样的感慨呼之欲出。
遂有此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是那档子节目开的这个坏头,每每参加选秀节目的参赛选手在才艺表演之后总是要附带一个或真实或虚假的悲惨故事。虽然故事的真假是不同的,但选手的叙述方式总是一样的----他们低着头,或声音突然低沉或是眼底涌动着泪光,向台下的观众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我的爸爸是下岗工人
我从小就有一个音乐梦想
我是我们村第一个走出大山的孩子
我每天都在夜市卖羊肉串
我天天捡垃圾卖钱养家……
我个人感觉这是娱乐导向问题,媒体或者制作方发现这种能骗取(挣取)观众眼泪的故事同时也能获得非常高的收视率,于是这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如雨后春笋般冒了芽生根在各种各样的选秀节目上。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星光大道》、《中国达人秀》等各种选秀节目上,给我的感觉变成了家里不死几个人都不好意思上节目。不管是什么选手,不管他们的背景是什么,到底背后有没有“背后的故事”,唱完歌跳完舞耍完杂技先哭,哭完再讲故事,评委观众跟着一起哭;一个个都跟倒了八辈子血霉一样上了舞台就是农奴翻身做主人了。
虽然选手们应该不都是精于此道,可他们至少“乐于此道”,讲个Moving的故事博取点同情心对自己的晋级也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达人秀的第一季冠军给了刘伟,不错,身残志坚的确值得学习。可紧跟着来的第二季达人秀涌现出了一大批残障人士,有好事者跳出来说话了:这哪还是中国达人秀,这成“中国残疾秀”了。我个人从不歧视残障人士,但这句话十分赞成,话糙理不糙。
我们的视角给到评委阶层,他们数量不多但在比赛层面占到了主导地位。有趣的是他们的表现十分微妙。除去对所有讲故事的选手同样的、“同志们辛苦了”类的“不要难过 你很勇敢 让我感动”之外,评委似乎对发掘选手“故事”潜在的惨烈程度起了愈发浓厚的兴趣:评委里的主持人(窦文涛、周立波、庾澄庆)会开始设问“那你是怎么去上学的?”机智的选手马上就把嘴边的“坐车去的。”换成“爸爸背着我去的。”
如果再深究这种现象的源头其实是我们的传统对弱者的怜悯大过了对弱者本人能力的估计。我们看到参赛选手越惨,内心底有一个声音就在作祟:就算不给他冠军好歹给他个亚军鼓励鼓励。于是达人秀的观众们开始喊“YES”、好声音的观众们开始喊“转过来”、星光大道的观众们开始用每条2元的短信给最惨的选手投票。
其实他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这种现象还是没更多的人意识到,没更多的人去改变的话。
以后我写文章都会讲个故事,大家看完我的故事再决定要不要给我推精或者给我推荐票:我从小生活在深山老林,没吃过米饭,我的爸爸妈妈都是下岗工人。小的时候我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XXXX症XX症X症,每天我的爸爸背我到八百里外的学校上课晚上再把我背回来,苦的不得了。我希望大家给我一次机会,让我这篇文章进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