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把它给我。”筠说,语气里蕴藏着几丝无奈和愤懑。
“不给。”C说,语气里却是一种俏皮和寻衅。
“给我!”筠身后的A说。
瞬间,一个作文本从班级的上空划过,牛皮纸封面在午后的阳光中“熠熠生辉”,封皮上印画的是河和柳,酿出了一幅水墨画的情趣。镶在上面的几个反光的字则更是耀眼,可反光的威力却是不大的。
顷刻,那作文薄便为A的掌中之物。
那作文本本是筠的,是他特意向老师要回修改的,可是却被疯疯癫癫的C盯上了,吵着要看,筠推说明日,可固执的C却执意先睹为快,并且提出一些怪异的条件,如:只要筠给她看作文,她就去向班主任说班主任换头型后看起来变黑了。
不过,筠自然没有同意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交易。
其实,筠早把作文薄交给D了,害的C在自己座位上翻了一节课筠的书包。只惜这完美的掩饰却被筠的同桌F点破了机关。
“同桌,我以后再也不信任你了。”筠对F说,神情有一种掩藏不住的失望。
“你为什么不让他们看啊?”F问。
“因为这本里仅有的那篇文章太针对某个人讽刺了。”筠答。
而如今,那作文薄已沦为A和C的玩物,无声地等待着即将光速抵达的命运……
筠知道C是在和他闹,她经常这样“一个小丫头成天抢东西玩有意思吗?”筠在心里想。C是筠的好朋友,特点就是特能作,而筠每次总是迁就于她,这也是筠的特点罢---能无限度地容忍和他玩得来的人。可是筠搞不懂的是,排除和他闹着玩的C,那些帮助C抢筠作文本的A、X、Y、Z……甚至于Σ(西格玛)都是干吗的?她们不只是打酱油的吧……
A也是筠的好朋友,A也向筠要过作文本。当时的A不怀好意地笑着,眼睛瞪的挺大的,貌似要把筠看穿,很吓人。筠一眼望去,A那深邃的眼神真是方圆五百里都望不到边。可筠产生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排斥和孤独。这也是筠的特点---害怕孤独,尤其是朋友的嫌弃。
筠就看着A和C如雨果笔下的那些侵略圆明园的文明人般肆虐地侵犯他作文薄的尊严。她们罢作文博看作是野蛮人,并视人命如草介,细细地在筠作文的每个字上实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筠无奈,他对眼前的情形束手无策,他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再去抢。
几十秒后,筠和A之间又摩擦出了一些小火花。A不屑地把作文薄合上,给了C。显然这次摩擦令双方不是很愉快。
这也是筠,有时把熟人当的太过熟人了。
但有幸的是C半闹不闹着玩地打击筠,使A心里宽松很多,像C问筠不给看作文的小家子气随谁?筠只斗嘴般地回答:“随你。”
看着A红润的眼圈、激动的心情、咆哮的声音甚至不理不睬的眼神,筠觉得自己做的也有点过了,毕竟是朋友嘛,按照C的思想,针讽谁就针讽谁呗,不针讽我就行。
筠的思想没有多受C干扰,C口中的什么一纸诉状、有期徒刑十分钟的,都是说给A听的,他想的只是小时候和A一起挖泥河啊;一起上雪堆啊;一起进树林啊什么的。筠想想还真挺朴实的,真挺令人怀念的,从见到A,A就是筠学习中的榜样、良师益友那一类的,什么自习课传纸条拉筠进作文网一类的,筠还真要感谢A呢。只是星霜荏苒,筠变了,A也变了,物是人非,也许不是筠想要的结局。
其实深究A,筠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当时多天真啊,从不觉得这些是奢望,真的不像A想象的那么虚伪。而筠也一直再找回那个本真的自己。
对于C提出的道歉,筠精神上明白,但是……
(二)
“老师,我反驳B的观点!”
语文课堂里一阵哄笑。
这是xxx中x年x班每天语文课的必经环节,在每天一位同学的自我介绍后的点评中,总会有这样一句经典语录经筠之口响起,审判方总是筠,而被审判方总是B。追其根由貌似是一次点评时,B反驳了筠的观点,可老师却没让筠继续辩论,从那天起,筠就立志每天点评自我介绍时,都要先听B说完,之后就算是绞尽脑汁也要反驳B的观点,之后就逐渐变为常态,像筠的同桌F说的:“同桌,你要是不来,大家肯定都知道,因为这样语文课上就没人反驳B了。”
C曾问筠和B到底有什么仇?筠避而不答。其实,筠觉得这并无坏处,可以训练捕捉细节和灵感的能力,善于发现,说不定还可以凭此参加《最强大脑》(最强大脑,最爱金典,见证经典……)
说实话,从这儿能看出筠挺执着的,就连A都说筠以顽强的反抗精神战胜了B。
但筠觉得这不是顽强,也不能属于反抗,是一种执着,嗯!一种单纯的执着和不服输的精神!
就比如……
“我今天一定要和这种上聊天室装游客的社会现象斗争到底!”
筠狠狠地“抚摸”了一下电脑桌,声音很慷慨,很激昂,就如英勇就义前迎接胜利黎明的怒吼,充满着悲壮,仿佛每走一步都踏着胜利的凯歌……
在扯回话题,此时的筠正在小荷作文网的聊天室里。
“呵呵,那你继续吧~”一个名叫游客078的人对筠说。
筠在费尽心机地猜测着游客的真实身份,仿佛陷身于名字的海洋,在其中任意地漂流,无数的名字,无限的遐思,随心所欲地畅想……
可每次得到的都是最有力的回答:“不是。”
那三十分钟,不知抛洒了筠多少的心血,筠就那样在希望的门槛徘徊,近在咫尺,伸手去抓,却什么也没抓住。
执着也好,缺心眼也罢,筠仿佛在为革命事业而献身,还有不由自主的声音和动作,天地间好像只有这事情,直到“双目出火,两颊绯红,口沫横飞,声嘶气竭,长歌当哭,其声冤苦……”
而这也不能怪筠,谁让他是处女座呢》要怪也需找到那名游客头上,其实筠第二次就猜到了,后来所造成的精神财产损失,都来源于那位游客的“不是”,
摆脱了那位纠缠不清的游客,筠找到了无论是生活中还是作文网里都能陪伴他的E,E应该算是筠最信任的朋友了,她思想比较豁达、全面、正确、缜密、开放……(还有一点不靠谱……)虽然生活中总是拌嘴,但私下,筠还是经常和E谈心的。
“我以后准备往高冷方向发展,太伤心了,聊天室里的小朋友都不理我。”筠对E说。
“原来你的高冷就是不和小朋友搭讪。”E揭穿了筠。
筠打开了大写锁定,打到:
“TATTATTATTTTT……”
(三)
“哟!”筠手捧着C的作文本,这是筠光明正大地向C借来的,比起C那种强取豪夺的勾当要令人容易接受多了,“C还喜欢拿荧光棒在她奶奶家卫生间里开演唱会”筠读。
后来筠询问了C当时的场面,据说是个几平米的卫生间,还要排除洗手池等设施的占地面积,洒满地荧光棒,俩人,使劲喊……
当天,筠向C要来了一根荧光棒,童心大发,他发现荧光棒其实挺好玩的,可以一折、一折、再一折……
随后,筠准备拉着G,拿着这根荧光棒,找个暗点的地方开个演唱会,总之装备都齐全了,就差选个场地,选哪呢?没错!卫生间!!
可是筠却不知班主任的魔爪正在他背后向他蔓延……
其实,筠虽然是名初中生,但还是怀揣着一颗童心的,就像D给过筠一个纸做的竹蜻蜓,放学回家时,筠和H就玩了一路,还不停地喊:“它停在空中了!它停在空中了……”
这也是对童年的向往吧,也许每个人到了青葱的豆蔻年华,都会有这样的感想。
所以,筠喜欢知道别人的一些“不是秘密的秘密”以C为最多,比如C还喜欢搜刮一大堆零食,然后跟表姐到一个房间里,拉上窗帘,锁上门,没有荧光棒,就是去体验黑暗,无尽的深渊、血色的黎明……
而筠只想说:“没有幽闭空间恐惧症,就是任性!”
当然,童心该消失时就该消失,当童心过度,就会成为退职的教师职业症患者的目标……
寒假期间,筠跟随外婆拜访一个舅舅,这位舅舅五六十光景,红润的脸,以前貌似是名美术教师。到哪儿刚打完招呼,他就开始拉着筠学写字,之后,筠又跟随外婆参加同学会,其间碰到一位老奶奶,依然教筠写字。他们也许是看筠像个孩子,适合他们的教育范围吧。
但是,适当的童心也有利于趋吉避凶。最好的例子是C,她找死般地上网狂听世界三大禁曲,却凭着她那颗和班主任较量了无数次的童心,走向了生的彼岸……
(四)
筠喜爱写作,不论是小时候还是现在。尤其像童话和小说,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有美好浪漫的结局。
“唉咻,同桌我怎么搞不懂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写作文啊?!”F问筠。
筠一直没回答F,那是一种真挚的热枕。
作文是筠沉溺的虚拟世界,他喜欢任意地排列优美的文字,伴随文字一点一滴地成熟,一点一点地历练。光阴飞逝,筠大了,他明白世间一些总是会有残缺的,因为这不是小说。
C给筠填同学录时在评价里写:
“稳重而深切的外表下包含着一颗细腻的心……无论风起云涌,他总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不知不觉一天天长大起来。”
(可筠注意的却是C把她最喜爱的动漫人物画成了妖怪……)
C当时说的是对的,只是长大了的那种消极是挡不住的。
像前边重复的,筠变了,变得懂事了,变得不哭了,变得从抽象到写实了,变得感伤了……
“无止境的忍耐也不是没有限度的,那种人撕开他甜美的外表后就会发现那张青面獠牙、人面兽心的内心有多恐怖!”筠在日记上写。自然,筠也有黑暗的一面,烦恼、排斥,越来越多,尤其是当代社会,竞争、现实?不正面它们,就一定被淘汰。
生活阅历丰富了,文章也好起来了,尽管未知它是福是祸……
C也对筠的写作表示过嫉妒,虽然筠认为C不需要这样,C明明写的比筠好。
“I want to kill him.”C在英语课堂上借造句机会暗讽筠。
“I want her mom to criticize her.”筠不甘示弱。
作者有话说:我想对筠的介绍可以到此为止了,相信大家都猜出来了,筠就是我。
轻重比例失调……灵感来自于A小学时的一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