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1年级 - 读后感 阅读指导

原野的生命之光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风随年华

可以抛弃所有人世间错综复杂的情感,不去论述谎言是白色还是黑色,不去纠结爱情的幸福或苦痛,不去执着于缥缈的承诺。这里有的,只是明净、清新、静谧。原野,却又是拥有勃勃生机的一块圣地,寂寥中的温情,纯净中的感动。
  原野的生命之光
  
  ——读《天鹅牧场》
  
  
  可以抛弃所有人世间错综复杂的情感,不去论述谎言是白色还是黑色,不去纠结爱情的幸福或苦痛,不去执着于缥缈的承诺。这里有的,只是明净、清新、静谧。原野,却又是拥有勃勃生机的一块圣地,寂寥中的温情,纯净中的感动。
   很少有人认识格日勒其木格·黑鹤,读过他笔下那些被编入儿童文学范畴的故事。同样,踏入那片透着精灵气息的原野并依靠在勒勒车上眺望远方地平线的人更是寥寥。始终让我疑惑的是,为什么这样一本书会成为冷门书,豆瓣上甚至无人发表过短评,长评更不用说。可是,三年以前,我在老院附近的河边草地上读过这一行行文字时,默然落泪。我很少看见这么震撼人心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读者心灵的文字,我觉得书后条形码上标注“儿童文学·动物小说”实在太可惜了,它里面的世界可以打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我爱他笔下的世界。
   说实话,第一遍读它时,让我在意的只是流畅的文字、生动的叙述。我读名著,常常有被页码捆缚的感觉,每每翻开厚重的精装本,都会习惯性地瞅一眼页码;看一会儿后再瞅一眼页码,审视自己一个小时内的阅读成果——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所谓的“阅读成果”实在无趣。恰恰在年少幼稚的混沌中,读这本书却让我常常忘了这件事,它那完美的讲述让我陷入原野的漩涡,不加雕琢不露痕迹地将这么一块隔绝俗世的世界活生生地展现在我面前。朴实生动的描写,不紧不慢地叙述,让牧区,让山林,让原野以一种脱去血腥暴力和原始无知的形象出现在他的笔下。他是“自然之子”——写在书的扉页上,我欣赏这种说法。
   我还记得再次阅读时的景象。六月的柳树泻翠,微风在湖面洒下涟漪。凝眸远望,长空淡远,湛蓝明净。我倚着苍老树干,翻开黑鹤的书,绿色的封面,看起来明净简洁。当我读到《滑雪场的雪橇犬》,故事一路都是幸福下来,最后笔锋一转,漂亮的银灰色的雪橇犬就这么倒在一个女孩的滑雪板下。我没有在脑海里反抗这样的结局,没有觉得作者在刻意悲情,这个结局简单安静。从开篇蕴藏下来的悲伤情调,慢慢匍匐在慢慢的叙事里,到最后一触即发,但,连爆发都是那么具有原野气息,都是那么赤裸而不动声色,粗犷而平静安稳。故事里连狼狗主人抛弃它的原因都没有交代,从遇见到熟识,它蹲踞在滑雪大厅的门前,目不转睛地望向山路,日复一日,多么执着。它忍受人们的戏谑,它一直守护在这里,等着主人来接它。一个简单的故事。最后,它被作者埋在树下,那棵树很好辨认,上面有一道伤口,像一只眼睛。
   我下意识抬头,前面的一棵树上,有一道伤口,像一只眼睛。
   在我们人类的主体思想里,动物都是愚昧无知的。可是在他的笔下,所有的动物在丛生的林间穿梭,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泼洒那份生命的热情。他文中的主角,从来都是一只动物,一个人,他也很少用一种激烈亢奋的笔调去展示原野的气息,而恰恰是这种平淡,给我们独有的感受,那就是原野的宁静。动物没有人类复杂的情感,这反而是它们的幸运,它们身上有最真的东西,黑鹤扑捉到了这一点。喜欢它,是因为简单中的丰满、纯净中的狂野、拙劣中的真性情。
   更加让我感动的是他笔下那个洗去一切喧嚣的世界。避开复杂的人的爱恨、死生,只有明净的故事在这里一幕幕上演。没有宏大的命题,没有纠缠繁华的交织,没有雕琢取宠的痕迹。他将一切人间的爱恨转移到动物身上,只不过没有其他小说家那么夸张地设置命运纠葛,他的笔下从不拖泥带水、夸张失真。他写狗的忠诚,他写草原上两只幼狼和老人孤单生活在一起的故事,他写一只猂的成长历程,写得平静如水,却暗含着蓄势欲发的波澜。他的故事简单明快,该表达什么,就平静地生动地写下去,甚至不予置评,让我们直面感受,直到落泪。他笔下的原野,有欢乐,有悲痛,是一个将错综复杂全部抽剥干净再染上漂亮色彩的人间。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可以读出感动与爱恨,只不过没有了弯弯绕和夸张。喜欢它,是因为文字透出的寂寥中的温情、纯净中的感动。
   原野,一个濯净浮夸虚表的地方,一个烂漫着简单明净真善美之光的地方。
  
   2014年7月26日
  
  
  • 高中1年级 - 读后感
  • 字数:1612 投稿日期:2014-7-26 22:12:00

  • 推荐3星:[为你不爱]2014-7-27 11:19:05


    精品推荐人:ROOT,月亮忧伤,ZHH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