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3年级 - 杂文 阅读指导

至圣至凡

国光中学 宸凡

但这其中仍然蕴藏着神奇,平凡比非平凡可能更有价值,或者说,平凡是非平凡的极限。
  至圣至凡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以其生平伟大的业绩而被鲁国尊为“国老”,亦被后人敬为“至圣”。孔子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无疑是伟大的。孔子的辉煌事迹早已妇孺皆知,然而,隐藏在历史文化下的孔子又有谁认识?
  儒家向来是主张仁政、德治的。在《论语》为政篇2.3 中,孔子曾有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本章孔子举出“法治”和“德治”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是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羞耻之心。孔子的思想无疑是超前先进的,但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倘若在25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国家实行“德治”,那么这个社会将陷入动荡不安,暴力犯罪事件将与日俱增。这是因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生产力远远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在1958-1960时期,我国就犯过这样的错误,大跃进的教训至今仍刻骨铭心。然而,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当时的农业文明必然比不上当今的工业文明。现如今,我们度仍无法实行“德治”,更何况2500多年前?可见,孔子的“德治”是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的,我国的法制社会也有其存在的道理。是的,孔子的“德治”为后世带来了深远影响,但孔子载春秋时期提出这个治国方针,这显然是违背了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无异于现如今我国实施共产主义制。与其说这是一种超前的思想,倒不如说是一种另类的落后。这不能说孔子是明智的。
  说到德,就必须谈谈孔子的礼了。八佾篇3.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孔子认为,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礼的根本不再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然而我们都知道,儒家与墨家曾持续了百年的争斗,大有“养墨之言不息,孔子之道不著”之势,其中儒家就反对墨家的节葬的。那么儒家所提倡的厚葬是否与上述的“礼,与其奢也,宁俭。”相矛盾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儒家的影响下,当今社会的厚葬已经成了风气,其隆重程度有的甚至远远超过婚礼。对此,儒家的厚葬也应有所责任吧。孔子在对周礼的态度上严肃谨慎,甚至于过分强调礼的作用。八佾篇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此章主要强调礼仪谦逊。然而过分强调谦逊礼让,以至于把它与正当的竞争对立起来,就会抑制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道德阻力。对于孔子的固守周礼,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迂腐。
  诚然,孔子在《论语》一书所说的言行举止有些的确值得我们去揣摩、学习。但并非只要是孔子说的,每一句读是对的。孔子在泰伯篇8.14有言:“不在其位,不谋其职。”正是这么一句话,给后世带来了巨大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对民众不关心政治,安分守己的心态起到了诱导作用。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早已无法超然脱俗,若在秉持“不在其位,不谋其职”的心态,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我们所能做的是“在其位,谋其职。”如果非要身居其位才能够有所作为,那么你谋的就不是多数人的利益,而是自己的利益。这难道不是一种消极的思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孔子就没有过错吗?是的,孔子也有过错,以上就是最好的佐证。这也说明了孔子并非圣贤。说的这些,并非在刻意贬低孔子,而且孔子也不是凭借我这些微末的毫言可以抹黑的。只是意在让人们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孔子。难道一个有血有肉、也会犯错的老师不比一个严肃庄重、一丝不苟的圣人来得真实形象吗?难道圣人就没有七情六欲,难道圣人就不用吃喝拉撒吗?更何况已经说明了孔子并非圣人。是的,孔子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像你,像我 ,像他,想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普通人。孔子的伟大就在于他在这平凡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故而受到后人的尊敬。但这其中仍然蕴藏着神奇,平凡比非平凡可能更有价值,或者说,平凡是非平凡的极限。而身为非平凡的你,谁又能说你不是下一个不平凡呢?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高中3年级 - 杂文
  • 字数:1698 投稿日期:2013-6-14 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