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3年级 - 杂文 阅读指导

Carpe Diem

宝鼎茶绿琴棋罢,翰墨陈迹指犹凉。 公子扶苏

写好影评是学编导的艺术生的基本技能……《死亡诗社》。献给最爱的罗宾·威廉姆斯。
       Carpe Diem                                                           ————《死亡诗社》影评
美国作家梭罗说:“大多数的人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是的,太多人的生活,在种种社会因素及外界条件的奴役下变得呆滞生涩,像一潭没有任何波澜的死水。它在时间的催促下只能迟钝平缓地推移,除了单调地向前以外很少能迸发出灵魂的火花。生生死死,生活成了一套僵硬死板的模式,被安排,被重复。
威尔顿预科学院是这种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影片一开始便在渲染它沉闷无光的氛围,苛刻严厉的老师们保守着一套旧的思想和制度,妄图把所有的学生都扼进威尔顿这个模子之中。
而基廷的出现,恰若一道光,漂亮了学生们的生命。
我在看这部电影时一直被他们重新焕发的生命力所感动。基廷先生说:“Carpe Diem……及时行乐,让你的生命超越凡俗。“在” Carpe Diem·“的感召下,他们初次领悟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几个高大的少年,半夜里披着斗篷打着电筒,溜出学校去寻访那个“死亡诗人”们聚会的山洞。当时自己的情绪也被完全调动起来了,这该死的威尔顿预科学院,这万恶的教育体制!所以看着他们兴奋地跑入黑黢黢的树林时,我也感到兴奋异常。更令人兴奋的是后面,他们开始轮流读诗,让流畅的英文如同蜂蜜一样从舌尖滑落。丁尼生,惠特曼,诗人的天性逐渐发光,最后他们索性像一群原始人打着节拍围绕而歌。那种原始的粗犷的强悍的生命力量通过宗教般神秘的仪式宣泄得淋漓尽致,“尽管我们不再拥有昔日的伟力,可以震天撼地;我们扔有着,同样英雄的心。”奋斗,探索,发现,开拓,永不屈服;爱情,自由,浪漫,美丽,这些才是生命存在的本质,它们是生命的诗,是闪烁的星光,即使有云层的阻挡,他们的光辉也不会被淹没。
什么都无法战胜生命豪健的光彩。
Carpe Diem·”是拉丁文,它的意思为“及时行乐”。我想,在影片中它指的便是这样的一种生命力。“我要做生活的主宰,而不是奴隶“”做一个世界的水手,游遍所有的港口“没有什么可以阻挠它那充满热量的爆发,制度,阶层,权力,死亡,统统都不能!它的死,也是生,会有一代一代的人将它的星火传递下去,无论黑夜怎样咄咄逼人。记得当查理因挑战权威受到惩戒后同伴问他结果时,他突然转过来,眼睛里有戏谑,更有某种坚定不移的光彩,“请叫我——努——安——达。“基廷老师播下的思想的种子,已然在他们的心里扎了深根,开出花来。
影片的高潮是尼尔的自杀。尼尔因父母反对自己的梦想自杀,他是个特别悲剧的人。从小被他父亲灌输的教育方式给束缚得规规矩矩,这个从他和父亲的几次争吵中可以看出来,每次都是以他的妥协而告终。后来基廷解放了他的思想,当然他骨子里也并非安于所谓的“本分“。但父母所代表的传统压力太过于强大,这个年轻的少年便选择了自杀这一极端的方式来彻底了解内心的绝望痛苦。他死之前捧起那个花冠,戴在头上。这顶花冠,承载着他的梦想,从他戴上的那一刻起,崇高之美油然而生。尼尔的死是生命与阻挠其发展的力量产生必然冲突的结果,他的死亡代表的即是死亡诗人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价值。(并非是借此鼓励自杀行为,而是艺术性上的有意而为之)
基廷播下的种子终于长成一片葳蕤,当学生们纷纷站上课桌高呼惠特曼的诗句“Oh,captain, my captain”(船长,我的船长!)时,当新任教的英语老师面露愤怒惊惶的表情时,当基廷淡色的眸子热泪盈眶时,那种博大的生命力又再次于影片中汹涌澎湃,泛滥如海。
《死亡诗社》表现了生命的激情,“Carpe Diem·”无疑是其最好的表达,它始终贯穿电影之中。因为我们是人类,所以我们才去追寻爱与美,它们是人类永恒不变的情感主题、灵魂之诗。它是发自内心的呼号,是恣睢而不可摧毁的酒神精神,是对生命状态的最好追求。

应该,每个学生都想遇到这样的一个基廷老师吧。罗宾·威廉姆斯饰演的基廷老师,风趣幽默,有种特别温厚祥和的味道,亦师亦友。影片里尼尔和安德森这两个角色也演得很出色,特别是安德森,因为安德森有一个内心成长的过程,演员必须得演出这种变化掌握好尺度。

梭罗在一首诗中这样写: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
我希望活得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
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如是我闻。
  • 初中3年级 - 杂文
  • 字数:1698 投稿日期:2015-4-19 16:14:00

  • 推荐3星:[缓歌]2015-4-19 16: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