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3年级 - 议论文 阅读指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生百忌——忌不忧患)

农业银行家属院南楼西单元3楼西户 DANXUE

专辑:浙江寒春作文吧

安乐最好形成风气,而忧患却最容易为人所忽视。安乐好像一片和谐,忧患也好像没有意义,实则却恰恰相反。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题记
孟子曾经曰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和孔子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敬畏,信仰才会有所皈依,生活才会有所规范,思想才会有一个中心。在此基础上活着,生活才会觉得有目的,人生才会感到有意义,一切的事业感、成就感,才会油然而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才会站在成功的顶峰。巴尔扎克于动荡之世立文学之志,举巨额之债去浮躁之心,以艰难之境绘人间喜剧,创现实主义之巅峰,立社会批判之楷模。杜甫以饥寒之身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无厌世之思,于颠沛之途吟传世之作,集古典诗歌之大成,树后世作家之典范。孙中山立危亡之时思革命之念,于逃犯之身阐共和之理,处险阻之境画民主蓝图,合变革思想之弥高,为社会变革之先锋。他们都饱经挫折,在苦难中成就了伟大,完成了破茧成蝶的过程。在精彩的背后,谁又知道他们的酸辛?
安乐最好形成风气,而忧患却最容易为人所忽视。安乐好像一片和谐,忧患也好像没有意义,实则却恰恰相反。君不见清末时分,康乾盛世的余晖刚刚落幕,人民一片安乐,思想闭塞,闭关锁国,结果如何?1840年英军直逼南京城下之时,清军还是败了。敢问大清臣民,你们的忧患呢?忧患被忽视,大清臣民的安乐最终使中国落后于世界之列。
记得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时,有人说要改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句话,周总理说:“一个人要有忧患意识,只有时刻提醒国民有可能会处于危险之地,才会使中华民族不至像近代一样饱经凌辱。”最后国歌没有改掉,在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被立为正式国歌,沿用至今。
人生百忌,忌不忧患!一个人必须有忧患意识才能处于不败之地,一个国家只有具有忧患意识才能不败于民族之林,就像国歌里的那句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国家之幸,是民族之幸,是实现中国梦永不坠落的希望。
  • 高中3年级 - 议论文
  • 字数:791 投稿日期:2014-4-14 23:05:00

  • 推荐3星:[负重的生命]2014-4-14 23: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