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的悲剧
洛阳八中 陈小丽
人们总是说黛玉一生太过凄凉可怜,但宝钗有何幸福可言?
内容摘要:人们总是说黛玉一生太过凄凉可怜,但宝钗有何幸福可言?自幼失去酷爱她的父亲,惟一能依靠的哥哥薛蟠也不务正业,纵使家境富裕,饱读诗书,却也没有自由,接受着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在封建势力压迫下,饱读诗书却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母女见应有的是服从的孝道,而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认为夫妻间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时时刻刻遵从着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按照母亲给她准备的道路走下去。
关键词: 封建压迫 聪慧多才 心思慎密 悲剧结局
在富有文学修养与良好家庭环境熏陶下,宝钗无疑是满腹诗华,聪慧多才的,她对文学、艺术、诗歌、诸子百家都有一定了解。当惜春奉贾母之命画大观园时,宝钗曾发表过一番“画论”,而且讲的很有道理,令众姐妹心服口服,当史湘云拣到刑岫烟的当票不知为何物时,是宝钗解得疑惑,由此可见,宝钗看书范围是很广泛的。而且,元妃省亲时,曾指点宝玉元妃不喜“绿玉”,让他将“绿玉”的“玉”该做“腊”,并点出“绿蜡”出处,但是,在封建势力压迫下,宝钗也始终认为女子无才是德。当宝钗将香菱带进大观园中给自己作伴,环境变化激发香菱学诗愿望向宝钗请教时,宝钗以“得陇望蜀”之名让她缓缓,实际上是宝钗认为女子读书无用,针线持家才是本分,而不肯教她。
宝钗从小接受着大家闺秀的教育,在一个鱼目混杂的大观园中,每一步,都小心谨慎,时刻保持着自己大家闺秀的端庄大气与善解人意。在贾母过生日时,贾母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宝钗知贾母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一一按照贾母喜好说了出来,而使贾母更加欢悦,当元妃从宫中送来灯谜时,宝钗近前一看,心中已知答案,无甚新奇,口中却少不了称赞,说要好好琢磨,对待长辈,宝钗很明白怎样讨欢心,面对同辈,也是乐于助人的,当刑岫烟将棉衣送往当铺,无棉衣度冬,宝钗发现时,主动提出帮她赎回,并劝她不要一味与人攀比,赢得了刑岫烟的感激。正是如此,宝钗为自己在大观园中赢得了极好的人缘与长辈的欢心。
在一个封建社会中,一个女子想要出人头地,无疑是要依靠自己的家世与丈夫的,薛家虽然家大业大,但薛父一死,家中就没了台柱,此种情景下,宝钗明白自己便只能依靠婚姻,而宝玉便是她最理想的目标。为了嫁到贾家,宝钗从进入贾府,一言一行,对待贾家每一个人,都是用尽了心思,极力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在大观园中,宝钗只要一有机会,便会劝宝玉读书,面对宝玉的不领情,下人面前也不给自己留面子,尽管心中不是滋味,但却也让王夫人等人明白,她若嫁给宝玉,一定会督促他读书,使其成才,尽管讨不到宝玉欢心,但封建社会,父母之命才是最重要的,讨得了长辈欢心自然更重要。当金钏投井自尽时,宝钗安慰王夫人:“她不会是赌气投井,嫁入真是投井,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惜,不过多赏几两银子,就尽了主仆之情了。”而且她不怕晦气,将自己新做的衣裳为金钏陪葬,既显示了自己爱仆的形象,又让王夫人明白自己明辨事理,有持家之能。但偷听丫鬟红玉与坠儿说话一事,却是最不符合端庄形象的了,为求自保,只能以“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嫁祸黛玉,让黛玉做挡箭牌,维护自己在仆人中形象。所做一切,都在为日后做宝二奶奶的位置打基础,做准备,其心思慎密不言而喻。
而宝钗悲剧的高潮,便是母亲为了贾家权势,将自己嫁给了疯癫的宝玉。从客观上看 ,薛家纵使没有贾家势力大,可也是当时数得上的名门望族,在当时的社会下,宝钗也是受人褒奖的大家闺秀,端庄大方,恪守礼仪,“德言工貌”样样俱全,却无奈的嫁了一个不爱自己而且疯癫的丈夫,心中纵有不愿,也只能无奈接受,成了家族政治的牺牲品,直至宝玉出家,她也没有像她的嫂子夏金桂一样闹过,仍然压抑着自己的内心,去安慰王夫人,遵守着夫妻间的“尊重”。想想此时的宝钗,如此年轻,人生却已经没有了希望。宝钗此时的伤痛,与黛玉焚书相比,有甚之而无不及。黛玉至少也是幸福的,即使她没有和宝玉成亲,但至少得到了宝玉真诚的爱情,纵使难过,一死也都全部解脱了,而宝钗,看着丈夫疯癫,出家,家破,却只能够无奈的面对,自己内心的痛苦也无人能诉。宝钗是封建社会的守护者与受害着,纵然她最终坐上了宝二奶奶的位置,使宝黛爱情成了悲剧,使“金玉良缘”变成了显示,但自身也没能逃的了悲剧的命运,终究是一个“金簪雪中埋” 结局。
高中3年级 - 议论文字数:1733 投稿日期:2013-6-12 11:26:00
推荐3星:[薇然诗语]2013-6-12 12: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