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武皇帝曹操,我已经“读”了三遍了,前两遍“读”得不够透彻,只看到了他的唯才是举、他的一切优点以及他的一切良好事迹,但我又细细的看了《品三国》一书后,发现,我“读”曹操并未读懂,所以今天,我将再次“读”他。
他的唯才是举,是人所共知的;吕伯奢一案,曹操也是保留了许多良心的名单这些优点似乎只是在他早期的。其实,曹操是三国中四个主要统治者(刘备、孙权、曹操、诸葛亮)中最不容易的,他打着尊崇汉室的旗号,可就是在他野心膨胀,架空汉献帝时,却只能当个魏王。能做到这点,他很是不易。
从出身上来说,曹操无一丝优势,他出身于宦官家庭,比刘备差得多,刘备怎么说也是个宗室(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而曹操就不然了。他为官时大约看出了官场的黑暗,士族的腐败,所以想建立一个非士族政权。可当时士族垄断做官,他想建立一个非士族政权的确很不易。可就建立政权上来说,他还不如孙权,他是个白手起家的董事长,而孙权却是直接接下了一个现成的公司。出身不好,曹操就没有刘备受支持;白手起家,曹操就得比孙权多辛苦大半辈子。
可以说,赤壁之战前后的曹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赤壁之战前的曹操,真的是个不折不扣的英雄,最差也是个枭雄。可赤壁之战后的曹操,非常奇怪,他先后进行了三个军事活动,一是破马、韩(马超、韩遂),二是征孙权,三是伐张鲁,这三件事,不是草草收工,就是半途而废,看来曹操不是像在军事上发展了,他把战场从军事转移到了政治。
我们早就说过,曹操想要做的是建立一个非士族政权,可他又不想称帝,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因为报恩,曹家世代收汉室恩德,自己就因该保住汉室;第二:曹操曾经声名过,自己不称帝,因为孔融曾经说过:“天下之拥有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体刘字,也就是说,他在暗示汉室将亡,也在暗示,曹操早晚都会夺取汉室。曹操就跟孔融说:“我只当周文王就可以了。”中所铸之,周文王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也没有跟纣王对抗,这也不就是曹操暗示自己不会称帝?
曹操的这三个军事活动虽是草草收工,或半途而废,但是曹操回朝后,汉献帝都给了他奖励,第一次是曹操上奏章是不用说名字,并且可以穿鞋带剑进入大殿,跟当年的萧何一样;第二次是风武平侯,给了他两万户;第三次是封魏公,加九锡。
在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曹操曾在这段时间颁布了一道《让县自明本志令》(又名《述志令》,这片文章充分的体现出了曹操的坦率真诚。文章中说:“欲望封候做征西将军,然后题目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这便看出曹操的坦率真诚了,他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没有那么多虚话。
接着说这三个军事活动之间的事。这是的曹操,简直是神经过敏,心理变态。他做的事,很让人费解。虽然说,这几件事,易中天教授都作了猜测和论证,但我还是不太明白,这几件事,比较好理解的就是逼死荀彧。因为荀彧的理想是兴复汉室,曹操的“如萧何故事”他能容忍,但曹操封魏公,他就不能容忍了,因为封公,就以为之曹操要建公国了,他与汉献帝的关系就不再是君与臣的关系了,而是国君与国君的关系了。这与荀彧的理想相悖,再由,鲟鱼的政治纲领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曹操此时已是:“写天子以令汉族后,这又不对了,所以,荀彧只能为理想而死了。
曹操在封魏王之后在选世子时,选了曹丕,这是许多人把曹操看成了糊涂的人,曹丕是奸诈的人。但是不是的,因为曹植知识文化高,但是一个学者,而不是君主;而曹丕文武双全,虽然说他的文不如曹植和曹操,但它也与父亲和哥哥并成为“三曹”。并且,曹丕的《典论•论文》更是议论文之鼻祖。曹丕的武工盖世,有百步穿杨的能力,并且打牌过专业的剑士,他是个极其厉害的政治家。而曹植虽然文化高,但是他并没有在政治上的突出成绩,这就是曹丕当世子的原因吧。
通过这三次“读”曹操,我认为曹操医生可分为三个阶段根:青年英雄,中年枭雄,晚年奸雄。同时,他又是一个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的人。他聪明绝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他有好几张脸,好几重性格。可以说,他真是一个“可爱的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