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2年级 - 散文 阅读指导

故乡二题

长阳县资丘镇天河坪村七组 1272266726

一个村庄,有山有水,有路有屋,说详和实在不为过,但一旦和“寂静”一词挂上钩,那么详和也一定是空谈了,我需要安静详和的村庄,但不需要寂静死沉的村庄。
  故乡二题
  (一)村庄之外
  每次回到家乡,总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不是久别归家的那种激动所致,而是觉得这村子越来越寂静,会不会某一天就死去了……
  一个村庄,有山有水,有路有屋,说详和实在不为过,但一旦和“寂静”一词挂上钩,那么详和也一定是空谈了,我需要安静详和的村庄,但不需要寂静死沉的村庄。
  当村子里的礼尚往来也渐渐转入“经济化”的时候,最普通的化肥都要过百元的时候,物价一天一变(往高了变)的时候,人们发现了几张票子揣在口袋里已全然感觉不到它的重量。原来村子里缺的不是邻里之间的和睦,也不是对子女的教育,最缺的还是钱。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在当今的社会中,钱占了主导地位,离了钱生活就得制动。
  走出去,进城淘金。城市的“官金券”着着实实诱惑着村里人。
  地了年,年轻人们便提着大包小包进了城,为了生活,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不得不放下暂时对父母的孝敬和对子女的教育,社会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变。
  都以为城市满大街都是钱,外出务工又不是什么好差使,住简陋的工棚,几十号人挤在一起吃大锅饭。出个门连出租车都不敢打,只得挤挤碰碰的“乘公交”,不为别的,就为省那几块钱。走在路上,路人会冷不伶仃冒出一句话:“这是农民工!”“农民工”这三人字多难听啊!就没有一个更顺耳些的称呼吗?人们都懒得搭理什么称呼,只要有事做,有钱挣就万岁了。有些人在外面务工,非但没挣着钱,而且要家里人贴盘汗线做路费。这还算后果较轻的,村上的卫在北京打工,因赌博赔光了几千元工资,就邀了个狐朋狗友去抢劫,寸土是金的首都怎容得下抢劫犯,结果卫和那伙人蹲了大狱,至今还未释放,成了众多外出务工者中的一段“英雄事迹”。还有一些人在外面多多少少挣了些票子,都想着当老板开公司。一个外来者(务工者)想扎根开公司,岂不让人笑掉大牙。拼尽全力支起个小场子,也充其量是个皮包公司,甭说盈利,连税收都成问题。不难看出: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全是贴补些“小老板、小经理”弄活跃的。
  (二)村庄之内
  年轻人疯涌一般挤向了城市,村子里变成了老人和孩子的聚居地,村子也由些失去了应有的那种生气。村子变得小了,人们的交流也变得少了,所以人们的心胸不免也会变得狭窄许多。
  山林土地对村里的农耕人来说,已经不再是富裕的代表,而是一种负担。年轻人一拨拨进城,村里的土地渐渐的多起来,能租了去的就租出去了,没人租的就干脆荒芜了。许多老人也向往城市生活,硬是拼出老本人要在城里买套房。即使不到城里,也要到镇上的好地段置上档次不一的房子。似乎只要门前有条称为街的道路,他们就得到了莫大的满足。也难怪他们有这样的向往,因为现在村子实在太寂静、太寂静了。
  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我不知给城市带来了好处了,还是给农村带来好处了?在我看来,农村向城市的转移给农村带来的是诸多的不快和不变。
  因为少了年轻人的大度,老年人就免不了因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成天争嘴,甚至还大打出手,说白了这都是因为年轻人少的缘故。即使有个年轻人在家,又有哪个愿意管别人爹妈的事呢?没人去讨那个刺激,更况切成不成都捞不着好。任他们去吧,于是就三天两头儿的给派出所找事儿。有人说这个世界离了谁都玩得转,其实在村子里还真不是这回事。离了年轻人,有许多事老人就真干不成。
  在乡下杀猪可以算得上一年之中比较重大的节日,是过年的冲刺准备,所以杀猪就要请多的客人吃“杀猪饭”,但如今吃“杀猪饭”简单,杀猪倒成了一件难事儿。杀猪的第一人议程(也是最繁重的议程)就是揪猪,锹猪可不轻松,没有四五个年轻汉子是拿不下的,若是有人在其中偷懒那后果甚是严重。可如今哪还有多少揪猪的人,所以在家的老人们就不得不出高价钱顾专门杀猪的班子,一头猪动则一两百元,那价钱很有些高,基本上是拿着良心在做这生意。也有老人为了省工钱,冒着胆子请几个老哥俩揪猪的,但那每揪一次猪都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暂且不说揪猪的困难,其他事离开了年轻人同样受阻,弄得不好就被人算计,几百元被捞去是常事。
  近两年,村子里提倡在家的老人种蔬菜,毕竟是提倡,所以就没签定什么购销合同,这一下子让那些黑心的商贩钻了空子,那些黑心的商贩知道这些老人的子女一般都进城打工去了,所以就换着法人坑这些老人。要么强买强卖,要么付假钱,更些缺德的故意将账算错。老人们一般不太多算账(时代原因,读书甚少),即使是算也不敢提出来,因为老人们知道,这生意非这么做不可,否则那后果……这反映出来的是商贩的品德,也同样说明没有年轻人村庄,是一个人吃人的村庄。
  没人想看到一个村庄是一个“老龄化”的代名词。“老龄化”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但在农村的“老龄化”问题,绝非是真正的“老龄化”问题,而是年轻人转移所致。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在呼唤,呼唤在外的年轻人,村子里需要你们,家乡发展需要你们。
  夜,静静的;村子,静静的。
  一发都在寂静之中,仿佛一下刻就将消亡。
  
  • 高中2年级 - 散文
  • 字数:1964 投稿日期:2013-5-29 12:31:00

  • 推荐3星:[极地之北]2013-5-29 12: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