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课文“空白”激活学生思维
巧借课文“空白” 激活学生思维
四川省苍溪县陵江镇第二小学校 李琼
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作者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段、画中,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拓展空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笔者就如何挖掘利用课文中的“空白”点,激活学生思维,谈几点做法。
一、借助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经验来填充
如《火烧云》文中有一句“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就可抓住“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的课文空白,把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学生就可以说出苹果绿、柠檬黄、苹果红、金灿灿等描述颜色的词,而对这些颜色的描述过程,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也使他们感觉到作者能写出来的,自己也能写出来,增加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勇气和信心。
二、 通过运用积累的词汇理解句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的情。课文中有许多具有很强表现力和概括力词语,有的直接关联到文章的中心。阅读教学中抓住这些词来解读教材,进行语言训练,往往一个教学环节能达到多重的教学目的。
如《春风吹》一课,引导学生回想观察过的春天景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吹绿柳树”、“吹红桃花”、“吹来燕子”、“吹醒青蛙”各是怎样的情景。这一问看似是对“绿、红、来、醒”空白的“填补”,其实就是一个动员,构建学生头脑中表象系统的工作,教师再适时地出示一幅色彩缤纷的春景图。学生面对生动的画面,形象思维被激发,情感被调动,真正地体会到“春风吹”,吹来可爱、美丽的春。最后,教师再进一步要求学生说一说“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春天的美好感受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就这样一步步地深入,学生在领悟,填补“空白”同时,形象思维得到发展,受到美的熏陶。
人教版第六册《荷花》,有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3]教师可让学生体会“冒”的动作、含义,然后找词来替换它,小家伙们有找“长”、“顶”、“跳”的,还有找“钻”、“露”等等,然后可归纳总结用“冒”的好处,就对“冒”字完全理解了,体会到了作者那种惊喜的情感。
三、 结合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课文
《詹天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此时,就可以创设情境,假设当年的那位外国报社的记者也在场,他会说些什么呢?这就可以把“给外国帝国主义一个沉重的打击。”具体化,用自己的语言来编织场景,在表达过程中,无形中就融进了学生自己的爱国情感,对课文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四、充分运用课文插图,激发学习兴趣,
在执教“a、o、e”三个单韵母的时候,利用教材生动的画面,可以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一个美丽的村庄,绿草如茵,小溪清澈。一天,太阳公公还没爬上山坡,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边唱起了a字歌a a a a,一只大公鸡听到歌声也跟着唱起了:o o o o,他们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大白鹅在水中翩翩起舞,他一回头发现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不由自主地eeee地大叫,几只刚刚学会游泳的小鸭子跟在后面凑热闹……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了a、o、e的音和形。六七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对于枯燥的讲解,毫无兴趣,但是,孩子们是最喜欢故事、画画的,利用课本内容采用这种活动方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使抽象的知识与同学们已有的经验建立起了联系,实现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
五、抓住文章结尾,延伸课文内容
在《穷人》一文的教学时,可让学生续写课文,想一想桑娜拉开帐子后,夫妇会说些什么?这样就会使学生在编故事的同时,就会真切地体会到桑娜夫妇那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脑海中逐渐清晰、透明。在教学中,我尽量唤起孩子们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或者延伸故事情节,或者补充课文内容,或者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或者深化文章主题,从而加速他们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成为通向未来广阔世界的桥梁。比如《凡卡》这一堂课,有许多地方都写的很细腻,特别是讲凡卡寄信一段,把他怎样装信纸,怎样写信封,怎样投入邮筒的神态、动作以及他的衣着等,都写得活灵活现的。虽然这封信爷爷是不会收到的,对凡卡来说不过是个梦而已,然而他还是那样一丝不苟地寄了。课文末尾写到,凡卡把信塞进邮筒以后,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还做了一个美梦。什么美梦呢?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它续写出来。这样,一下子缩短了孩子和作品中主人公之间的时代距离,进一步了解了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总之,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强调个性阅读,来捕捉和填补课文中的空白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情境,通过一次次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吸收了中华优秀的文化精髓,了解了多种多样的生活,走进了各种人的内心世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逐渐学会学习。
小学6年级 - 经验谈字数:2110 投稿日期:2014-12-16 10:13:00
推荐3星:[马兰花]2014-12-16 16:55:31